
對於這次新城規劃中的種種轉變,電影工作者小鳥直言其失望,他認為對於第三階段的諮詢方案,看不到澳門的未來。 割地發展商 「看到的只是一幢一幢的超高樓,政府原本承諾興建的文化設施,卻鬼鬼祟祟的縮少了⋯
「新城區總體規劃-第三階段公眾諮詢」實在有不少讓人嘩然與氣憤之處。由6月30日開始進行以來,公眾議論主要圍繞在──A區將修改為容納兩萬八公屋住宅群,將居住9.6萬人,居住密度大幅提高;B 區更擬⋯
我首先提出一點,填海地不能說是中央送給我們的。海洋資源屬於全世界,填海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不像剪頭髮後可以再生,不能再補償給我們。現在我們使用下一代的資源,來改善下一代的生活環境,這樣的說法有矛盾⋯
「大三巴後面我是很明確的,不能再建屏風式高樓,現在台階蹬到一半就已經看見高樓。」 著名世界遺產保護專家、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前副主席郭旃從十年前澳門申遺開始,一直關注超高樓對「歷史城⋯
2004年,德國科隆大教堂差點被剔出世遺,只因當地政府批准在教堂外一公里的萊茵河對岸興建多棟140米的超高樓。在澳門,新城B區的百米高樓距離主教山更近(約700米)、更高(比主教山高出至少40米⋯
「舊區連找一塊教學用地都說無辦法,如何協同?如何發展? 現在A區是空白一片,你都不把『內臟』做好,反而要依賴新區?」民眾建澳聯盟理事長陳德勝直指,工務局提出以「東區協同發展規劃」為A區社區設施不⋯
新城規劃來到最後一次諮詢有多項重大修改:A區人口暴增、B區放高、第四跨海通道重新諮詢,休閒、文化設施甚至商業用地大幅減少,不但事前沒有按慣例召開記者會介紹方案,長達四十日的諮詢期竟然只有三場公聽⋯
上一階段的新城諮詢結果清楚顯示,民間認同澳氹第四跨海通道採用全天候的隧道模式,即使遇上颱風等惡劣天氣,通往離島的交通也不會中斷。如今當局突然提出要重新諮詢,卻沒有交待原因,也沒有提出新的建議方案⋯
上周末首場新城規劃公聽會,無論是出席的市民、專業界、建制還是民主派人士都一致認為新城B區100米的住宅應進一步壓低,不應破壞世遺景觀,破壞主教山與海濱之間的視覺聯繫。然而,主持諮詢的工務局代副局⋯
新城第三階段諮詢明日舉行首場公聽會,預計焦點會落在A區人口密度暴增,交通和社區配套設施如何承受得起?低碳又低密度的B、C區會否變成富人區? 另外,旅遊塔旁的 B區住宅群限高約100米,從新城展館⋯
對於填海,我心有不甘,但形勢總是比人強。唯一感到有意義的是,政府的新城填海計劃的確引起不少澳門人開啟了對土地、對城市規劃、對城市生態的關注,在兩次公眾諮詢中,我們看見很多人主動提出意見,不管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