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空洞想騙誰?──藝術工作者有話說

028 出賣我地 紙本月刊

文:採訪・文:藝文編輯室

網址:https://aamacau.com/?p=20300

時間:2015年07月31日 13:13

DSC_6192

對於這次新城規劃中的種種轉變,電影工作者小鳥直言其失望,他認為對於第三階段的諮詢方案,看不到澳門的未來。

割地發展商

「看到的只是一幢一幢的超高樓,政府原本承諾興建的文化設施,卻鬼鬼祟祟的縮少了,把原本興建文化設施的地段大幅割給地產佬發展商,可以這樣推想,政府把旅遊文化設施改為公用設施,意圖把對發展商荷包沒增長的文化設施踢走,到時候,整個B區地段大部份都是高樓豪宅。」

「近十年來政府不斷說要推動文創產業,近來還設立了文產基金,先不說這文產基金是否有用,如果政府真的想推動文創產業,把澳門打造成文化創意產業之城的話,那麼新城地段應設立更多文化設施,例如劇院、藝術電影院、圖書館、書店、咖啡室、藝術中心等等,但新城規劃諮詢文本似乎沒怎麼提到。再者,諮詢公聽會也只得三場,起先政府堅拒加場,像求其做個諮詢,意圖蒙混過關把全澳市民騙了,跟權貴發展商一起把澳門毀掉!」

阿玲認為,賭收下跌的主因是內地打貪,與禁煙無關。

「新城規劃如此走下去的話,澳門那原有的南歐風味將會日漸失色,對遊客來說,澳門將失去吸引力,到最後只能繼續靠賭場吸引土豪。十年前,澳門申遺成功,當局望能突顯文化小城的面貌,來淡化其不太光彩的賭城形象,更希望能集結文化創意產業,把澳門打造成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但其實現在已經不休閒了,將來整個城市都被超高樓包圍,山、海、世遺景點都被遮擋,何來休閒?」

「未來的新城規劃發展,應著重如何把未來澳門市民的生活質素提高,多興建文化、康體設施,而不是大量興建豪宅,其實澳門不是缺乏居住的房屋,只是樓價太高,很多人住不起,在新城興建超高樓,特別是貴價豪宅,根本解決不了居住問題,對一個社會的發展根本沒幫助,只會有助發展商的荷包增長而已。」

mnz-020-029-07-2015 (1)

「生活質素提高,還應包括城市的健康衛生環境,大量建高樓,影響城市空氣流通。還有發展商說:『新城B區的高樓大廈之間已預設了視線走廊,不會完全遮擋主教山…』但那個所謂視線走廊,其實只是一條窄窄的,遠望就像一條罅隙一樣,要透過這才僅僅看到少許主教山教堂,就像透過罅隙偷窺一樣,豈不荒謬!」

電影工作者林鍵均同樣對此次不清晰的新城規劃感到困惑。

「我看不到政府打算怎樣具體的一步一步『發展』新城區,更多的感想是,模糊和空洞,好像要故意讓市民在諮詢期看不清其政策。」

「在諮詢文件中,說會有『圖書館』和『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後者好像是每區都有,但成效如何?這樣的設施有什麼『內容』 ?規劃案中還是老樣子,說會建一些設施,但沒內容,沒發展計劃,是『空』 的,所以我無法知道新城區要怎樣發展文化設施。」

「而A、B區說會建『城市級文化設施』,那又是什麼呢?為什麼只在A、B區呢?這些問題都沒答案。或許未來在新城區,政府很有可能是建一些藝文空間,然後重點當然是外面一定要有咖啡店,大量的咖啡店 (這是我從諮詢文件的模擬圖片中所看到的)。」

IMG_1500

2015諮詢文本

缺乏深遠考量

一個文化設施的設置,呈現出一個城市整體文化發展的考量和預期。每一間圖書館、美術館、劇院,都顯示出這個城市對文化的重視程度及其視野,也顯示出一個城市未來的發展方向。然而這樣具深遠考量的規劃,在這最後一稿的文本中並沒有見到。

民間對於文化設施的缺乏,其實一直都有發出呼聲。在四年前的諮詢會上,便有戲劇工作者說出在回歸以來,本地一直沒有增加過任何一個中型或大型的文化設施的問題,窒礙本地文化發展。

藝術工作者施援程認為:「一直以來都很缺乏文化場地,小型場地是有,但再大型一點的就只有文化中心及藝術博物館。法院的展場和小劇場也只是臨時性,中型的場地是一個也沒有,藝術教育場地也是沒有。」

澳門缺乏中型演出和排練場地,南灣舊法院轉作臨時劇場後預約一直爆滿。

澳門缺乏中型演出和排練場地,南灣舊法院轉作臨時劇場後預約一直爆滿。

文人設施與文化發展息息相關,但其實除了文化設施外,她認為一個地方的藝術發展是與生活空間、環境息息相關的。「在澳門發展藝術是起步容易,但到中間想再昇華便很難,而且藝術應該是融入在生活之中,但我們在生活上很缺乏對藝術的接觸,不像歐美到處都能看到藝術品、裝置、雕塑及塗鴉。當政府沒有意識去保護環境及普及藝術,很難帶動整體市民對藝術的提昇,只有當人自發地喜歡藝術,那地方的藝術才有發展空間。如果自然和生活環境都遭到破壞,藝術也很難發展。政府現在的發展手法其實很接近破壞,我們的城市就快變得跟其他中國城市沒有分別,政府以為經濟好就要有新事物,要蓋樓要繁榮要人多,完全沒有品味,不尊重歴史、建築及自然這回事。」

「澳門以前對於葡人管治的不公也是有很多聲音的,但葡人重視文化藝術,看表演買藝術品是很日常的事,那時澳門的創作氛圍不錯。可是現在是什麼都變差了,生活質素更差了,現在明顯是經濟至上。」

一個地方的藝術發展也與教育有莫大關係,她認為現時大部份年青人對城規諮詢反應冷淡,是因為他們對這個城市的認同感不高,而這正是長期缺乏具思辯性的本土教育、藝術教育的關係。「澳門有錢但並沒有更好的藝術教育,當有藝術教育就自然容不下城市中那麼密集的高樓存在。」

DSC_6170

 

不過是場秀

八十後劇場青年Oscar也對新城規劃認同感不高:「好坦白講,我沒太留意今次城規,重點是我覺得政府都係做樣,這是從多個政府行為累積而來的失望和無力感。記得之前賭收連續下跌,財長話公共建設唔會刪減開支,事實上是大部份的建設都超時超支地做,至於城規,到尾也是場SHOW,上回所有的美好都好像完全不同了。」

「澳門地少人多,人口密度全球數一數二,而A區的高密度則好像完全是要再一次挑戰澳門人的生活環境。計劃書上也完全不見相關考量,衣食住行等的設施真係唔係密就得,完全有計劃要進一步降低我們的生活素質。現在給予的資料無辦法令我相信未來在澳門可以有個好的生活環境,再睇返超高樓根本就係一個極大的對比,景觀遮擋問題記得之前已是一個討論點。」

A 旅遊塔旁的新城B區限高是多少,工務局至今仍然不肯透露。

「對於文化設施大量削減的問題,澳門的文化設施本來就不足夠,十分缺少,支持發展的硬件設備真的很少。公共開放的排練、演出場地沒太多選擇。近年舊法院的二樓黑盒劇場的開放,演出便密集地在那裏發生,明顯看出我們有多需要,但這始終只是臨時的場地,最重要以澳門的劇場發展來看,完善的黑盒劇場才適合我們,才可看到長遠發展吧。說表演藝術也離不開排練及演出場地,這兩點是我們的死穴,自力更生是好,但如果有可能,又談文創發展的話,那是必需硬件吧。文化設施都是應有長遠規劃的,但現在什麼也看不到,只在B區說有展覽場地,看得出對文化設施的需要完全沒有了解調查過,好令人懷疑當局在這幾年做了些什麼研究。小冊子上有一句大約是說現在的方案是綜合平衡各方的需要及考量而制定,那平衡的點是按那個基準而定?澳門是否要擴大填海本來就是一個問題。

還有一句好想講:見到書入面的圖片,個啲綠化城市,真的很難令人相信會是澳門,像是那些給你美好生活假象的樓盤廣告。」

新城規劃變成樓盤廣告?

視覺藝術工作者Sandy則進一步質疑在政府的發展思維中,有關「文化設施」及「城市地標」是否能真正代表城市。她提出「在規劃中常提及的「文化設施」,是否就只有「建」起來的樓房或人造地標?我其實無法從標誌性的文化建築模擬圖裡看到一個城市的特色,能凝聚文化的地方是否只有新的建築?這似乎是現有的新城規劃諮詢裡看到的發展思維。然而,我們是否更需要一片自由伸展的土地,一個令人舒適的視野景觀,觀望現有的舊城遺蹟?這也可能是我們已經擁有或可發掘的方向。」

阿東任職的地產公司近來接到不少豪宅放盤的生意,但市道差,最終仍是「無人問津」。

生活在澳門的意義

「新城規劃最要命的地方是,它對於城市的未來,似乎沒顯現出多少希望,反而是製造更多問題與不安。」

「我們對未來應該要有想像力吧,從政府諮詢方案裡,我只看到政府的想像力,只用在把新城區想像成插滿高樓大廈豪宅的地方。我希望活在一個「宜居」的城市,希望活在一個生活機能良好的地方,像生活上衣食住行都可以照顧到的城市。另外,我覺得澳門最可愛的地方,是它依然(儘管慢慢在失去中)是一個「散步」的城市,從家裡走十五至三十分鐘,基本上就可以解決了一般需要,或者你從家裡走十五分鐘就可以去個海邊散步。我擔心的是,因為住屋問題,往後大家搬到只有住宅和超市又人口過度密集的新城區,這樣或就失去了居住在「澳門」這一城市的意義了。」

電影工作者林鍵均所描繪的生活圖像,應該也是大家所熟悉的,亦是原本每一個澳門市民都可以擁有的,在對城市的未來繪製新的藍圖時,是否應以儘力維護、改善我們原本的擁有為原則?而不是改變、甚至破壞。像市民世代擁有的城市景觀、生活肌理、散步的權利、文化的權利等,這亦為澳門人的衷心期許。

訂閱每月紙本

_MG_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