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報道,曾於 2010 年 8 月 27日開始到 2022 年 5 月27日在每周在《訊報》同步刊出,現為不定期專題。
澳門目前仍未有獸醫註冊制度,因此,不少市民會對市面上的獸醫診所抱有質疑,擔心專業水平不夠,出事之後又因為沒有法例而無法追究責任。有飼養貓狗的施小姐坦言已對澳門獸醫失去信心,她說︰「澳門獸醫無法律⋯
香港、台北、德國動物友善政策比較 (資料來源:香港《蘋果日報》、《東方日報》、《香港01》、台灣《自由時報》、寵物滔客、窩窩網)
⋯據民政總署職員回覆,現時樹葬在澳門推行兩個月,已獲八宗申請,當中七位亡者已經下葬,一位選擇不記名。 民間對樹葬反應不俗,民署亦將繼續規劃多元化的殯葬服務,其中海葬便是未來計畫的一個項目,部門正就⋯
同樣,澳門氹仔嘉模聖母堂主任司鐸袁偉明神父亦認為樹葬與天主教教義沒有抵觸:「雖然教廷未就樹葬發表具體指引,但按我的理解,其理念與聖經相配合。翻閱創世紀,人是從泥土而來,天主給予靈氣,令人成為萬物⋯
上周日(11月15日),民政總署管理委員會梁冠峰委員以及環境衛生及執照部部長馮惠星陪同一群澳門長者,並邀請彌陀蓮舍的上惟下寬法師一起參觀市政墳場的樹葬區,讓市民直接了解整個下葬過程及園內環境。⋯
(上) 惟 (下) 寬法師就佛學角度闡述意見:「(樹葬)對澳門來說,是一種新鮮的方式,但在政府仍未推行時,我也是建議大家享受大自然。」她認為天空開闊,風和日麗是天地給予我們的福報,透過樹葬,人們⋯
樹葬的規劃構思對於環境﹑社會大有裨益。亡者的骨灰入土植存,滋養園區內的陰香樹,化作春泥更護花,達至環保﹑永續和潔葬的想法。然而,澳門乃華人社會,傳統祭祀的文化不可或缺。選擇樹葬後能否如舊的拜祭⋯
新城規劃諮詢八月尾暫告一段落,搞完一場大龍鳳,一份不合格的規劃、千瘡百孔的方案,A區填好建成最快也要等十年八載。同樣是美倫美奐的藍圖、讓人憧憬的社區設施,一樣要令居民苦等多年的還有停滯不前的舊區⋯
政府預告停滯多年的「舊區重整」計劃將更名為「都市更新」,初步建議適用的樓宇不限三十年樓齡,只要有足夠小業主同意便可重建,同意重建百分比必然成為政策的討論焦點。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林宇滔認為,政府⋯
對住在祐漢舊樓群的長者而言,除了沒有門牌的大廈、混亂的電線、黑暗的走廊、角落無人清理的垃圾、隨時跑出來的老鼠之外,最致命是大廈沒有電梯。不良於行的阿娟婆婆因老伴年事已高,無法扶她落樓梯,她已很久⋯
根據政府二零一二年的調查報告,祐漢新村樓群內共有2,428個單位,其中「假舖」(即地下住宅單位改作商舖)及樓上舖共112個。藏身在這裡的大多是做街坊生意的小店,有士多、舊式理髮店、診所、美容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