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報道,曾於 2010 年 8 月 27日開始到 2022 年 5 月27日在每周在《訊報》同步刊出,現為不定期專題。
旅遊局副局長謝慶茜將「空降」文化局擔任局長一職,但由於她不具備文化專業,被外界質疑有關委任是否合適。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受訪時表示,擔任文化局長「不需要一定文化底」,「邊個能力強,我哋知道晒。⋯
文化局大地震,正副局長同時請辭,新任局長將由不具備文化專業的旅遊局副局長謝慶茜出任。特首崔世安今早受訪時表示,自己是收到社文司司長譚俊榮的建議而作出有關決定,他相信譚俊榮提出建議是有他的道理和經⋯
坊間近年一直批評每年施政報告內容了無新意,澳大政府與行政學系副教授余永逸認為,今次施政報告回應國家灣區發展的着墨較多,而自特區「五年發展規劃」出台,就成為特區發展藍本,故無驚喜是新常態。他又指⋯
【施政答問】多名議員在行政長官答問大會上就風災所出現的官員問責等問題提出疑問。其中直選議員蘇嘉豪批評,風災過後接近3個月,行政長官仍然欠澳門人一個交代,並逃避承擔作為特首的政治責任,「究竟而家馮⋯
【施政答問】行政長官崔世安列席會議立法會行政長官答問大會,回答議員就施政報告的提問。直選議員何潤生促請政府公佈未來公屋的詳細規劃、興建時間表、數量及社屋、經屋的比例。崔世安回應指,由於新城A區供⋯
明年度施政報告提出檢討官員問責制,健全問責的配套制度。行政長官崔世安在記者會上表示,現行法規中,不同級別官員的問責由不同法規規範,近兩年政府很努力地建設第三方評估以及績效制度,隨着特區政府運作近⋯
特首崔世安之前決定於氹仔偉龍馬路地段興建8,000個公屋單位,由於地段鄰近機場及垃圾焚化中心等厭惡性設施,有關項目在社會引起極大爭議。明年度施政報告顯示,偉龍項目的公屋單位數量由8,000個下調⋯
【施政報告】今年8月,「天鴿」風災導致本澳滿目瘡痍,政府的氣象預報及應急救災機制備受社會批評。在《2018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中,行政長官崔世安提出要構建防災減災長效機制。短期措施方面,政府將改善⋯
根據財政局的中央帳目,政府今年1至9月的開支約為500億。但再查看當中分項,只標示為「經常開支」、「資本開支」、「財務活動」等,非財務專業人士甚難理解。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認為,討論預算的焦⋯
坊間一直關注,不少展覽論壇及競賽活動,如武林群英會等花費不菲,但民生項目如巴士服務則受局內預算所限要向市民「開刀」加價。究竟政府「善用公帑」、「應使則使」的原則如何拿捏?立法會直選議員李靜儀認為⋯
來年究竟會否加預算?社文司早已開腔表示會增加預算,運輸工務司及保安司則表示不會。同時,巴士加價事件反映民生項目或會受政府部門預算所限,票價成本卻轉移至升斗市民身上。社會有聲音因而提出,民生項目應⋯
行政長官崔世安將於11月14日於立法會發表《2018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並隨之提交明年財政預算案予立法會審議。幾位司長早前亦就會否增加預算各自開腔。保安司司長黃少澤表示,為配合特區政府的總體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