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報道,曾於 2010 年 8 月 27日開始到 2022 年 5 月27日在每周在《訊報》同步刊出,現為不定期專題。
名家匯聚西溪園 在開始探討澳門文創產業發展的方向前,先說一個極端的例子:最近一年成為新聞焦點的杭州西溪創意產業園。西溪創意產業園位於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桑梓漾區域,共有五十九幢建築(別墅)組成⋯
儘管廉署日前回應越權之說,並引用《行政程序法典》作出說明﹕「作為監察的準則,既包括適用的法律規範及原則,亦有可能觸及有關範疇的專業規則,但前提是尊重業務主管部門原先的技術判斷及裁量。」,署方強調⋯
憂慮輕軌走內街存在消防安全隱患。一一年五月澳門社區發展協會到廉署投訴輕軌部分環節可能出現違法及違規,要求廉署介入調查。直至本年9月6日,廉署回應投訴並公布《關於輕軌路線行經澳門倫敦街及波爾圖街投⋯
四年前,梁文道來澳大演講,曾這樣分析網上的言論空間:在網上討論區,言論最緊要激,溫和理性的分析,絕對爭取不了注目。如果罵曾蔭權,第一個網友可能說「曾蔭權不是個合格的特首」,這是沒法矚目的,於是第⋯
接到寫作任務時,一時間感到很疑惑:公共參與是一種筆者長期用不同形式從事的活動。但要為它給個定義,為它的存在提出理由,又不是那麼容易。 首先,在公共參與以外,還有幾個看起來有點相似的概念,包括「社⋯
自零九年起,「我在中國」(Co-China)每月在香港舉辦一場公開論壇,一一年更開始發行《一五一十》電子周刊,探討不同的社會議題。自由撰稿人杜婷是Co-China總監,負責香港和大陸多家媒體的專⋯
日前,參加了一個反對海洋公園奴役海豚的活動,其主打口號非常有意思:「海洋劇場強洗腦,扮晒保育呃(騙)細路!」海洋公園,向來都是小孩子的夢想天堂,有青山綠水藍天白雲,加上海豚海狗的表演,創造了一個⋯
國民教育一石在香港激起千層浪,反國教人士發起一連串運動喚起市民關注。而作為毗鄰的澳門,教育工作者又如何看待國民教育的呢? 黃老師任職於私立學校,教授生物科以及負責學生會事務。談到公民教育,他說⋯
近期面對觀望香港政府視民意如草芥,想強推洗腦式國民教育的新聞資訊,忽然間令我想起我從小也是面對紅色教育,從學校獲得對國家的認知都只有好沒有壞,幸好我天生一副硬骨頭,反叛的性格使自己沒有被輕易洗腦⋯
我記得有一次我們在家吃午飯時,無綫新聞報道香港家長「反洗腦」大遊行。平時很少吃飯時發言的爺爺你隨口說:「不用說成是洗腦吧?哪有那麼容易洗腦?」家姐接著附和你說:「就是嘛!當香港人是儍的嗎?那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