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者看國民教育

2012-08-31 國民教育在澳門 專題報道

文:作光

網址:https://aamacau.com/?p=1053

時間:2012年08月31日 8:08

國民教育一石在香港激起千層浪,反國教人士發起一連串運動喚起市民關注。而作為毗鄰的澳門,教育工作者又如何看待國民教育的呢?

國民教育在澳門

黃老師任職於私立學校,教授生物科以及負責學生會事務。談到公民教育,他說:「公民教育在基礎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科,有其必要性。當中公民教育的責任是要培養有責任、認識權力與義務的公民。而學校並沒有公民教育這科,多數以融合教育的形式教授,例如宗教科、中文科或者地理科,甚至歷史、生物都引入一些公民教育的題材。宗教科和中文科與公民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因為涉及人民素養,所以在教育學上,這兩科有公民教育的要求。因此備課時,老師都有指引知道怎樣去做。多數教科書有指引的話未必一定要去跟從,要看每位老師如何去掌握。」

而對於國民教育,他認為未必沒有存在價值,因為作為中國人,當然要了解國家的發展。「但現時大家都執著一點是,大家有不同的態度去看國內的問題。站在我自己方面以及學生方面去看,我認為國民教育某程度上是需要去強化的。」他解釋說,強化的意思不是要去唱好國家,而是在教材上假若發現題目與國情有偏差時,應該多多討論。「以我教生物為例,有時我教營養學的知識,都會教一些中國食品安全的問題,從中好好去分析討論,將國情的一面告訴學生,這些都是好的國民教育。」

如何培養好公民?黃老師指出,在教育方面,教育目標有三個層次。包括:認知上的目標、技能上的目標以及情感上的目標。在國民教育或公民教育方面,認知上都需要讓學生知道正面以及反面的事。技能方面要培養學生的批評能力,以清晰的角度作評價。情感上,思考對於國家發生的事有何感想、對於國家的發展有何體會。他說:「感想這會事,未必一定要以欣賞的角度去看,相反可以有喜歡與不喜歡的。情感方面是無法強迫的,並不是說要與大陸一刀切。除此之外,更可以思考個人對於國家有甚麼可以幫忙的。」

黃老師認為,假若落實國民教育。在教材方面,一定要準備得好,目標要清晰。對此,他期望國民教育的目標是讓學生可以去了解國家正反面的事,從中建立批評。他憂慮說:「教材初初是政府負責的,但學校會否要求老師對國家要歌功頌德呢?畢竟澳門教育中傳統社團佔重要的地位,所以校內國民教育如何實踐都非常重要。」

另一位受訪者張老師任教於公立學校。他認為公民教育這一科是需要的,對學生建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極為重要。但單靠公民教師及每周一或兩節是不夠的,還要靠其他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平日的言行舉止身教學生。所以公民教育的責任不僅是屬於公民科教師,而應是全體教育工作者的責任。

而對於國民教育,他指出,先要了解開設國民教育科的目的及教學內容,若果目的是認識中國文化及增強對國家認同的話,倒不如把中國歷史科教好,把更多資源投放在歷史教材及教學上,會比開設國民教育課更為有意義。

張老師認為,從論語或孟子找到的基本概念,貫徹始終地執行,就能很好地培養公民。如:「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至於國民,就必須對自己國家或民族有深切的認知,這可透過中文科及中國歷史科教導。另外,對於傳統習俗及節慶由來的講授,亦是培養國民的方法。

他對於香港反國民教育有另一番見解:「明顯地看到,市民與政府之間的信任很低,原因大家都目睹這十五年間中央對香港的干預。對香港由學生牽頭的反國民教育運動感到欣喜,當澳門很多人抨擊香港政壇的亂象時,香港其實真正呈現出多元化,可能過程予人感覺較亂,但這為日後的繁榮穩定奠下基礎。學生能夠站出來為國民教育課程表示關注,捍衛公義,這就是香港的核心價值。」

對於澳門的情況,他闡述說,澳門的教育體制不像香港,沒有統一的考試制度,各校可按自身的條件或資助團體的要求,制訂不同的課程,於是親中或紅底的學校很早就可能在灌輸相對偏頗愛國教育,但在政改後,相信會有部分學生對學校的偏頗行為反感,繼而觸發他們捍衛公義的覺醒。

他補充說,國民教育在澳門暫未獨立成科,但內容已充分滲透到教學上,除了公民科的教材外,公立學校每年的初二級都會參與國防教育營及暑假期間舉行的軍訓活動,其實也是愛國(黨)教育的一部分。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