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k
Todos Fest策展人莫倩婷。 圖片來源:Todos Fest Facebook 專頁
也無殘缺也無全——專訪Todos Fest共融藝術節 2023年3月3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99535

在東方基金會的花園內,只見患有成骨不全症(俗稱「玻璃骨」)的舞者翟進舞動着自己的輪椅,失明的舞者蘇慧恆揮動盲杖,彷彿它們是身體的一部分,又彷彿是順手拈來的物件,而非任何輔助工具。在這次的演出《定⋯

118 旅業舊路任我行紙本月刊
付費限定:電子月刊 118 期.2023 年 2 月號《旅業舊路任我行》 2023年2月17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98862

受密碼保護的文章不會產生內容摘要。

電子月刊
疫下不少遠渡重洋來澳工作的外籍僱員的勞保權益得不到保障。
二〇二三 讓生機再現 2023年2月3日|文:論盡者言|https://aamacau.com/?p=98310

疫情三年終迎開關,特區政府突然在去年十二月八日宣佈逐步放寬防疫政策,終對國際「打開門口」。隨內地、香港及澳門自本月八日起進一步放寬鬆的通關防疫措施,週末期間小城多個旅遊景點亦重現疫前比肩繼踵、熙⋯

117 二〇二三.新生紙本月刊
二〇二二年中旬市況。
三年行一哩 終達「後疫情」 林宇滔:讓市民重新相信政府是關鍵 2023年2月3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98311

去年十二月八日,特區政府突然宣佈不再堅守疫情三年來實施的動態清零政策,取而代之的是逐步開放關口,重新與世界接軌,尤以近期激增的旅客數字亦莫讓全澳相信本地即將走完三年疫情的最後一哩路。在三年「動態⋯

117 二〇二三.新生紙本月刊
迎雁軒服務主任陳詩茵。
在澳的少數 疫下苦有誰知 移工團體:疫情三年難找幫手 2023年2月3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98309

疫情三年後,本澳的防控終告一段落。然而,疫下一群為本地作貢獻的人卻遭遺忘。澳門菲籍移工團體——進步家務工工會(下稱進家工會)主席Jassy Santos表示,過去三年來,外籍僱員難以找到協助,即⋯

117 二〇二三.新生紙本月刊
工聯副理事長、直選議員梁孫旭認為疫情期間突顯本地勞動保障不足問題。
疫下勞權受損問題突出 梁孫旭促政府主動檢視及改善 2023年2月3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98308

三年疫情終見曙光,惟疫情重挫本地經濟,僱員的勞動權益亦受損。工聯副理事長、直選議員梁孫旭認為疫情期間突顯本地勞動保障不足問題,包括勞動報酬被降低、欠薪、停工無補償、被放無薪假。疫後,當局須主動檢⋯

117 二〇二三.新生紙本月刊
隔離14日期間,Tiffany度過了其生日。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我們這三年 2023年2月3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98306

疫情三年,每個市民感受不一,或沉重或船過水無痕。然而,每個與疫情有關的事,都在記錄我們這三年。 疫情或多或少改變了我們原本的生活,學習方式、工作方式都因應疫情而改變。由社會新鮮人的Tiffa⋯

117 二〇二三.新生紙本月刊
蘇文欣說,三年防疫社會停滯不前,但兒童的成長並不等人。
三年防疫 瞬間復常? 蘇文欣︰社會必有後遺症 2023年2月3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98307

澳門三年防疫終於走完「最後一哩路」,經濟正逐漸復甦,旅客區人流暢旺,澳門似乎已經「復常」。然而,不少人感染新冠病毒後都可能出現後遺症,澳門社會走過三年防疫之路後,是否就回到三年前的日子?社工學者⋯

117 二〇二三.新生紙本月刊
去年十二月底,一名老人在街上作息。
抗疫三年「虎頭蛇尾」 余永逸:政府應大力加強施政透明 2023年2月3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98305

澳門政府長達三年抗疫之路,終在二〇二二年底開始走入尾聲,然而政府在應對十二月底的疫情時,似乎毫無準備,導致染疫及死亡人數劇增。澳門大學政府與行政學系副教授余永逸評價,本澳去年底急速爆疫,澳門緊跟⋯

117 二〇二三.新生紙本月刊
葡韻嘉年華是本地的葡人以及土生社團一個重要活動,惟去年因疫情而取消。
葉桂平:澳門應提升「背靠祖國、聯通世界」功能 將獨特優勢轉化為競爭實力 2023年2月3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98304

近幾年特區政府強調本澳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發展大局,把握大灣區機會。然而,強調對內融入時,似乎忽略澳門歷史悠久向外拓展的優勢以及聯繫。澳門城市大學澳門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葉桂平教授認為,疫後本⋯

117 二〇二三.新生紙本月刊
疫情三年期間,過去的問題變得更尖銳。
莫兆忠:疫情暴露藝文發展定位模糊 2023年2月3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98302

二〇二〇年一月二十二日,澳門出現首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幾天後,所有文化場所暫時閉館,包括表演場地。事實上,疫情三年期間,演出場地多次因疫情而關閉,表演藝術行業大受影響。二〇二二年底,防疫終於放寬⋯

117 二〇二三.新生紙本月刊
官員出席應變協調中心記者會。
「清零、躺平、無爆煲」:疫情公共解說的修辭技巧 2023年2月3日|文:遠東釣魚郎(「澳門學16號」作者之一)|https://aamacau.com/?p=98301

相信對各位澳門讀者而言,過往一個月的經驗可謂相當「大開大合」:在歷經將近三年與外界「隔絕」,對內又曾經歷過「半封城」 等嚴謹的防疫政策後,澳門政府突然跟隨中國大陸最新的防疫方針,大幅度放寬各類防⋯

117 二〇二三.新生紙本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