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鳥人士「小喬媽媽」說,路氹候鳥日漸減少,從前可拍攝到數十種鳥類,今日只能見到幾種;過往舒適悠閒小城生活,十多年間,已變成五光十色、人流擁擠、居民怨言四起的國際都會。她不禁慨嘆「見到澳門環境變成⋯
關注環境議題的青年馬留,早在十年前就已經發覺九澳有問題:「當時是去鮑思高青年參加歷奇訓練,那裡的塵埃、空氣已經不是想像的好,周圍的枱椅也很容易鋪滿塵。」 以後差不多每年暑假,他都會重返那裡,也目⋯
建築師樊飛豪(Francisco Pinheiro)接受《論盡媒體》採訪時,他這樣總結路環的歷史:「回顧過去,路環一直是被視為一個漁村、一個安靜的地方:在十九世紀末是一個漁村,在石排灣、荔枝碗有⋯
因為上學的關係,我常常走在港澳兩城之間,我從沒有察覺我的身體已用上非習慣的速度,與兩個城市摩肩已過,只是日漸覺得,那些路上的經歷是如此的相似,以致我有時也無法辨認地方的特性,這種經歷不但來自景觀⋯
外面又下著雨了 其實我喜歡聽屋簷滴滴答答的雨聲 覺得很安全 好像全世界都在這裡 這個房子容器裡 裝滿了全部生命 好好的包圍起來 我一直認為個展是該好好重視的東西 但此刻並不知道有什麼能耐能繼續完⋯
對長大的社區感到陌生 「李生李太早!」,一個陽光明媚的周末早上,大廈管理看更笑容可鞠地朝我倆夫婦打招呼。她是一位已白髮鬢鬢的老婦人,約三年前隨家人從內地投資移民來澳定居,因在家無所事事,遂到管理⋯
澳門明愛總幹事潘志明指十年前市民尤其低收入群在面對高失業率、「沙士」恐慌時「擔心自己冇將來,但而家擔心子女冇將來」。對於澳門的低收入群尤其「夾心階層」,不但沒有資格享有公屋同時又排除於政府的⋯
零九年筆者開始離家獨居,當年租金相較以往已不便宜,一單房(俗稱劏房)約一千多元,一般一千五百元以下有交易。舊樓一房一廳近三千多元,二房一廳近四千多或以上。但時至今日,千五元,恐怕只能租得一車位⋯
在早前臺灣反服務運動的一連串百花齊放的論述中,有一篇以澳門作例子題為《從澳門簽了CEPA人均衝到全球第四高背後的真相,戳破馬英九簽署服貿台灣會好的謊言!》被轉貼到社交網站上並引起一些澳門網友的討⋯
那個晚上,我坐上了澳門開往路氹城的25X,充滿期待的觀看陳果的新作〈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完場後,卻感到有些失望。 誠言,〈紅VAN〉本身的故事其實相當吸引,一輛通宵小巴穿⋯
當我們使用「當代」來為舞蹈形式命名之時,明確來說是指西方(歐洲及美國)自二戰後,歷經現代、後現代之藝術運動思潮,邁入新世紀後,無法再以單一線條描寫,繁花盛開的今日舞蹈。而「當代舞蹈」也一如今日的⋯
一個社會越是公義不彰,越是官商勾結,新聞自由越是脆弱,越需要全民守護。筆者的記者生命由2009年開始,此前的澳門新聞自由狀況,未經嚴謹考證,實在不能述說。然而,入行以後,曾見證多次守護新聞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