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時常分享的是書店裡新到書,又或是讀來愛不釋手的作品。造訪一座圖書館、進到空間、館藏裡「晃晃」,又會有另外一番狂喜。 1. 《HAVE YOU EVER SEEN A FLOWER?》(by⋯
《香港職人》出版至今三個月,在東京辦了兩場講座,書店著我想個題目做講座。整本《職人》包含25位職人的故事,說來話長,該怎樣說?靈機一觸,不如用「職人」的口述歷史去勾勒出香港的「原貌」。 香港的原⋯
在資訊氾濫的今日,掌握方法如何理解重要訊息變得日益重要。時至今日,只要人人手上有手機,隨時隨地都可以發佈所見所聞、分享八卦等;亦能繪聲繪色地講述自己的見解、說服閱聽人相信「事實」、繼而傳播。 然⋯
本澳作為一個國際旅遊目的地,迎來多方客源,旅客來澳為尋覓不同中葡菜式、購買特色手信。然而,城內各式消費卻似難以滿足本澳居民需求。自澳門回歸以來,澳、珠兩地通關便利一直在提升。多年來,不少本澳居民⋯
後疫情時代,本澳經濟逐漸復甦,大三巴等旅遊景點及人氣名店再現人山人海的景象,但同時在居民報復性出遊及北上消費帶動的情況下,不少民生區的食肆、酒吧、零售商店卻生意慘淡。在租金上升、人力資源緊絀等多⋯
疫情期間,本澳經濟大受影響。直至二〇二三年初,粵港澳三地全面放寬通關,本澳亦逐步「復常」。一年多以來,從本澳部分經濟數據來看,一切似呈向好發展,惟不時亦聽到珠海甚麼地方好玩、甚麼店好食、抵食,而⋯
去年(二〇二三)初本澳疫後全面開放,隨即實施「澳車北上」,至今北上消費、大型超市購物經驗皆成為城中熱議。澳門大學商業經濟學副教授蕭志成認為,疫情過後不少居民渴望外出消遣,鄰近的珠海自然成為選擇之⋯
澳門經歷疫情三年迎來復常,去(二〇二三)年無論賭收及訪澳人數均持續回升,而民間及政府亦期盼復常可帶動本地經濟。然而,仍有部分本地商戶坦言,生意仍未感受到顯著的改善,一到假日城內更是「空豂豂」,大⋯
澳門與內地,尤其與廣東省,一直密不可分,不少澳門人或其祖輩來自廣東或福建。居民經常帶貨物到內地,在賺取小費後再買些食品或日用品返澳更是常態。陪同父母過珠海、幫忙帶些食物返澳的經驗,相信亦是不少人⋯
社交平台Facebook有不少討論群組,話題圍繞北上消費,或是討論時事,比比皆是。本媒瀏覽部分涉及北上消費的言論,當中有支持亦有反對,甚或反諷北上消費習慣。大部分以「廣東話口語」寫成,藉此或可一⋯
過去幾年,鮑思高青年服務網絡(下稱鮑青網)一直致力協助自閉症青年找工作,幾番思索,鮑青網決定於舊區開環保裸賣店──Bosco Green Store,販賣各類清潔產品以及竹漿紙巾,同時為自閉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