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賢同心協會回應本地房屋政策 籲政府派「定心丸」

即時報道

文:YelLo

網址:https://aamacau.com/?p=9492

時間:2014年07月8日 16:16

2014-07-08 10.23.25-2

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李靜儀強調,現時政府的房屋政策完全回應不了居民對住屋的迫切訴求,政府的土地儲備亦不足以短期內解決住屋需求。她亦指出,政府應承諾將現有的閒置土地與新填海用地用作興建公共房屋,增加政府在房屋市場上的籌碼。另一名副理事長林宇滔亦指出,澳門的公屋覆蓋率比起鄰近地區為低,並指出現時經屋收入上限為六萬三千元,即覆蓋了約八成市民,他質疑這意味著政府認為澳門有八成居民未能在私樓市場置業。

李靜儀指出,政府強調的澳人澳地政策不應只專注於房屋政策上,而是應看成一個長遠整體的土地政策。她以「置安居」計劃為例指出,現時澳門面對的問題不單只是房屋不足,而是可供用作公共房屋發展的土地不足,政府一旦推出「置安居」計劃,只會令「置安居」房屋進一步分薄公共房屋的發展土地,即「多一間『置安居』,少一間公屋」。她表示,政府的施政「錯了方向」,只會增加社會上無謂的爭議,更會顯示政府沒有決心解決房屋問題。

協會除了要求政府集中土地作公共房屋發展外,亦要求政府優化現有的輪候制度。李靜儀指出,政府現有的房屋輪候系統以每次經屋開投,申請人均須重新申請的方式進行,她建議政府可在申請人的同意下,保存或持續更新未獲分配上樓的申請人資料。同時她亦建議,政府可針對不同組別設定上樓比例,避免目前排序較後的分組等同白排的不合理情況。而政府可考慮取消經屋收入下限,讓低收入人士也可購買經屋,以改善居住環境。她亦指出,政府應及早對有關閒置土地進行規劃,以便將來政府收回地皮時可馬上動工,以舒緩本地住屋壓力。

李靜儀指出,現時澳門市民對私人住宅的恐慌性需求正是私人房屋售價過高的原因之一。故政府應盡快為澳門市民提供一個安穩、可以上樓的前景以舒緩市民對住屋問題的壓力。例如政府可承諾將來所回收的閒置土地與新填海的五幅地皮均會採用澳人澳地政策,回應居民的住屋需求,減少恐慌性需求,絕不可再將僅有的土地出售予發展商或投機者炒賣圖利。

而協會副理事長林宇滔則指出,現時本澳的公共房屋的覆蓋率只有約22%,比起鄰近地區如新加坡的85%與香港的45%少。他更指出,即使政府將所有新填海用地用作發展公共房屋,澳門的公共房屋覆蓋率也只有約36%。林宇滔亦表示,經屋現時「上樓」的收入上限為六萬三千澳門幣,即約覆蓋了八成的澳門市民。他指出,政府設下這個收入水平,令八成澳門居民可申請經屋,其實即意味著政府也認為澳門有八成居民不能在私人市場中置業。他更表示:「政府經常強調澳門的人均生產總值(GDP)為全球第四高,但為何會有八成居民買不起私人住宅?」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