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壓力,我有壓力

即時報道 我所知的澳門教育

文:吳聖培

網址:https://aamacau.com/?p=106752

時間:2023年11月28日 0:00

公立學校聯合開放日啟動禮上周於高美士中葡中學舉行,學生於啟動禮表演。 (來源:教青局)

《2016 老師壓力調查》分別訪問了 181 位中小學、幼稚園及特教老師,當中七成受訪教 師認為正在面對「較高的壓力程度」。其中 139 位受訪者認為若要減輕老師壓力,就要先削減老師的「非教學」工作量,分別有112 人及 108 人認為校方應增加老師人手或加薪,以減輕工作壓力。

街總青委青年政策小建議,學校應設有適當比例的行政人員、加強電子校園建設、減少分派非教學工作等,以舒緩老師的工作壓力。

另一方面,超過九成三受訪老師稱,在過去三個月出現過負面情緒,原因包括學生偏差行 為、生活時間難以平衡、教育成果不理想、教改教研壓力等,反映老師在應付常規教育工 作力不從心。

所謂「你有壓力,我有壓力。」學生必然有壓力,難道老師就沒有壓力嗎?

提到老師正在承受的壓力,現任老師應是最有共鳴,因為他們站在前線承受所有壓力。但當然,不同老師所面對的壓力都不同,抗壓程度也不同。到底老師會面對什麼壓力?除了依據多年前的調查報告外,近年筆者亦向擔任老師的朋友了解一些情況。

老師課堂內外工作繁重 壓力快「爆煲」?

一、老師需要付出無盡的備課時間。每位老師都要備課,難度在於面對的學生各式各樣,尤其是小學教育,老師要出盡渾身解數來製作教材,目的是要吸引學生注意,所以小學老師在這方面的壓力更大。

當然並不是說中學老師就沒有備課壓力。中學的科目比小學難,雖然已不再需要做太多手工來吸引學生注意,但他們的備課壓力在於要思考怎樣向學生講解,要絞盡腦汁來闡明知識,甚至要製作多媒體教材如PowerPoint、錄音、甚至拍片等,為使學生更容易掌握教學內容,花了很多時間。

二、老師須隨時準備應付新的課程內容。例如任教電腦或理科等科目的老師,除了要面對日新月異的電腦科技之外,為此老師也要花時間自修、甚或進修,他們既是老師同時又是學生,花費加倍時間。又例如理科老師,也需要兼教近年興起的「STEM」,這也是壓力來源的例子。

三、兼顧教學品質之外,老師也擔負管理課堂秩序的責任。若面對有心學習、尊師重道的學生,當然會比較輕鬆,但往往事與願違。老師可能常面對的是學生無心向學,他們毫無學習動機可言。他們上課時的行為,輕則是睡覺,重則或會滋擾生事。老師可能要花大半堂課時間來處理學生的表現問題,結果卻無法教書了。即使曾多充足地備課,亦不一定有機會去教授知識。所以管理課堂秩序也成了某些老師的壓力來源。

四、老師兼任大量行政工作。在澳門,老師除了老老實實教書外,還要處理很多行政工作。時而有一大堆的表格要填寫、年尾寫教學總結、年頭要交全年教學計劃。若是有融合教育課程的學校,也要填寫個人學習計劃等等。他們面對教學已經有不少壓力,還要面對很多文件工作,可能使老師也忘記了自己是到底是老師還是職員。

五、學生無法升班的壓力。有些學校會要求學生全級升班,老師便要想辦法令學生無論如何也不「留班」。但事實是有些學生成績太差,所以老師可能要降低要求,拉低全班的分數線,目的是遷就這些成績較差的同學。又或者要再額外想辦法加分給他們,讓他們也能合格升班,否則老師又會被指責。因此,老師偶爾有「違背良心」的感覺,即使成績較差的同學可勉強升班,也未必對他們有好處。到了新一學年的難度更高,學生的困難便會不斷堆積。

六、老師亦常害怕被解雇。如果教學不夠認真、失去初心,又或者與學生相處不道德,這樣老師被解雇也是應該的。但有些老師明明工作時盡心竭力,最後卻也被解雇。這些消息傳到其他老師耳邊時往往導致人心惶惶,害怕自己也步其後塵。如果老師尚算年輕且沒有家庭負擔,也未必害怕被解雇,最多努力找下 一份工作。但如果需要養家,被解雇忽然間就要面對經濟壓力。雖說會有相應賠償,但金額有限,也有用盡的一天,除非可以及時找到工作。許多被解雇的老師,最後已很難再找回老師的工作了。

七、教學政策多變。老師同時面對學校領導層或來自政府的要求,政策朝令夕改,令老師難以適從。有時領導層人事更迭,老師也要不斷適應新人事和新作風。本以為一向有一套處理問題的方式,但忽然間就變成另一種處理方式。

八、老師常要帶領學生參加各類比賽。現時由老師帶領學生參加比賽,似乎已是一種趨勢。當然有其好的一面,這樣可以讓學生見識多一點,從比賽中吸取經驗,把學習化成實習。但是,如果校方方面太計較比賽結果,老師便擔起在比賽中取得「必勝」的責任。老師有壓力,同時學生也有壓力,本來參賽是為了增廣見聞、大開眼界,結果卻成為競爭而爭個你死我活。這樣參賽當然壓力很大,而且老師之間還會互相比較、角逐競爭,繼而影響感情。

九、老師須接受培訓,時數難以滿足。因為政府對老師有津貼,所以老師必須完成教青局要求的30 小時培訓課程。這並不一定是問題,不過有些老師表示,要報讀培訓較困難。對於部分培訓課程,他們沒有資格去選擇。有些課程可能已有很多人報讀,很快就滿額,所以想學習的人沒法學習,便要報讀一些自己沒有興趣的課程,純粹只是為了滿足 30 小時培訓的要求,這樣似乎也失去培訓的意義。

另外,如果有家累的老師,經常要參與學校的外出培訓,也令他們感到為難,因為幾天不能照顧家庭。

十、老師常要應付無理的家長。要面對學生已經疲於奔命,如這時有家長諒解老師,願意合作教好子女,這樣也可幫老師一把。但往往有些家長好像更需要受教育,他們不會好好管教子女,還要投訴老師對自己子女管教嚴厲,好像連教育好學生也是老師的錯誤那樣。

如校長明白事理,可幫助合理排解投訴就沒有問題。但往往連校長也懼怕家長,把責任完全推給老師。這樣「食死貓」多了,老師還會認真教學嗎?索性躺平,任得那些學生學壞罷了,反正連他們的親生父母也不在乎。

十一、面對他人的誤解。有部份人認為,老師的工作是自己選擇的,所謂「食得鹹魚抵得渴」。而且老師也算是高薪行業,更有政府的直接津貼,為何還要埋怨,連小小壓力也不能面對。這些的誤解往往是沒有真正明白老師的需要。雖然他們也說得沒有錯,老師的工作是自己選的,薪金也可觀,又有政府津貼。不過,老師入行前可能都懷著單純的初心,就是要作育英才,幫助學生健康成長。他們或者沒有想過,原來教學工作與想像不同,理想與現實有很大落差。當他們想找人傾訴時,換來的就是這些不理解的答案,或許會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除了以上的評論外,還有其他人為老師發聲。立法議員李良汪就指出,多年來不少老師均面對「非教學工作」不斷增加的情況。除了教學任務,他們在日常工作中還需面對學校內部會議、課餘進修、專業交流、教學研究、帶領班隊活動等「非教學工作」,加上課後還需回覆學校、家長及學生的通訊群組。不單無法專注提升教學質素,更剝削了其合理休息權利。

教青局

認真教育從不易 正視老師壓力須及時

筆者不知道以上的評論是否合理,正確描述老師正正經歷的壓力,或是形容太過誇張,誇大了老師面對的壓力。不過無論是恰到好處還是過火,老師不多不少也會面對壓力。

當然這些壓力也與老師的認真程度有關,如果老師從未認真教學、得過且過,對學生的問題懶理不理, 這樣工作上當然沒有壓力。但如果是一位認真工作的老師承受太多壓力,會否有一天就「爆煲」?到了那一天,澳門又失去一位認真的老師。

雖然壓力可等同動力,不過如果壓力得不到抒解, 只有不斷堆積,就很難化為動力,只會變成抑鬱,影響生理及心理健康。也希望老師身邊的家人、朋友、上司、甚至政府都能正視他們的壓力,幫助他們過渡困境。也可在健康的工作環境中愉快地作育英才。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