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延續線上交流        讓多元盛放

藝文爛鬼樓

文:論盡採訪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98769

時間:2023年02月14日 16:16

疫情期間執導並演出線上互動親子劇場探索海洋保育議題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2023年1月8日起,澳門政府放寬多項出入境防疫措施。一隔三年,各種各樣因防疫限制而改成線上的活動,終於再可於線下舉行,讓參加者面對面相見。藝團「零距離合作社」則在此時推出「遊戲的火花 | 玩轉線上劇場遊戲」導師培訓課程系列(詳見另稿)。為何已可線下見面,還要研習線上溝通?「零距離」主席戴碧筠指出,線上溝通有助推動平權,讓不能離開家的人也可參與活動,即使在疫情後亦值得繼續推廣。「是不是疫情之後,就放棄所有之前疫情時建立的東西呢?」

降低交流門檻   推動平權

戴碧筠

戴碧筠認為,疫情令世界損失了很多,但疫情期間有意義的發展,值得保留和延伸下去,而這段期間出現的網上資源就是其中之一。在她眼中,線上活動有多重好處,例如能以較低的交通時間及成本,促進交流,尤其是跨地域的交流。既不需要交通住宿的預算,也省掉旅程的時間。她以一次培訓為例,指導師非常資深,但身在台灣。「如果我們要集合這麼多人,一起飛去台灣上這個課就很貴,或者要請他過來,或者他又不能放低生活,那活動可能就會告吹。但如果我們只需要在我們生活裏拿出一個半小時出來,就已經可以在他身上,學到他過往十幾年或二十年的經驗呢?他也很慷慨分享給我們。我覺得這樣真的令生命的可能性多了很多,成本也低很多。」

因着跨地域的障礙減少,機會也隨之增加。「遊戲的火花」的另一位導師張琳敏(Michelle)分享,過去幾年藉着各種平台,自己進修的機會也大大增加,也得到了更多的工作機會。「如果是在以前(參加這些課)我覺得可能最少要多差不多兩倍時間。自己的成長速度很快,又可以用自己會的東西跟其他人分享。」

而更重要的是,線上可以成為無障礙工具,例如不便離家的人也可以透過線上參加活動。Michelle尤記得,在自己一次線上課程中,有一位學生是要坐輪椅的。「他在線上上課時很有趣,很有能量。他可以在這個框框內去表達自己,我覺得這也是另外一種可能性。」

「大家都是坐着,可以做很多不同的事,還可以思想交流,」戴碧筠補充道,「不是被那些不通達的社區設施阻檔我們的時候,他們都可以運用他們在這個畫面的創造,去豐富彼此的生命。我覺得這件事是很有價值的,我覺得這是我們新的社會、新的時代裏要有的道路。這些是新的道路。」

跨越空間壁壘   讓心連心

張琳敏(Michelle)

這條路最終連結的,是人。去年「618相對靜止」期間,戴碧筠曾透過線上項目連結本地的青少年,在內地居住的Michelle亦有透過線上,支援一些單親媽媽長達近一年,並曾與國外一班喪偶的長者結伴。這些長者之後透過線上就「社會藝術」(Social Artistry)作分享,Michelle亦有感受益。「他們是全世界地去做,前一段時間才做了尼泊爾的。他們做這些,也能給我一種能量。」她補充道,「特別是新冠疫情之後,我覺得每個人都很孤獨。在家困住了,不能外出的話,我覺得那種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需要的。」

網絡連結的,還有受戰爭影響的人。「零距離」去年透過線上的「一人一故事」項目,去關心受俄羅斯和烏克蘭受戰髎影響的人。「那個支援感都會較強,」戴碧筠說,「因為他們會看到,其實不同膚色、種族都在關心這事,他們有被支持的感覺。你說藝術沒用,有時我覺得藝術是有療癒感的,那個療癒感是來自於被看見、被理解、被接納。這些都是很需要的。」

促進交流   讓多元盛放

事實上,疫情前,世界早已由互聯網連結:疫情後,連結只會有增無減。戴碧筠指,確實有些見面,是線上不能取代的,但線上亦有其優點,值得繼續推動。「起碼它是令我們的生活多元選擇,不只是單一可能性。」

「社會多一點聲音,不是只有一種主調,多一點色彩,這個是重要的。」她和Michelle 希望,藉着「遊戲的火花 | 玩轉線上劇場遊戲」,介紹如何有效利用線上工具,開拓可能性。

「現在好像通了關,大家都想面對面,」Michelle總結道,「但還是值得去做線上的,因為跨文化、跨地域,那些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如我們真的相信這些的話,不如再多做一點、再多試一點,可以給大家看這個社會多元化的方面。」

相關報道:

點亮自己,照耀他人——專訪「遊戲的火花 | 玩轉線上劇場遊戲」課程

https://bit.ly/3IjkTSb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