氹仔不要再立高樓 市民需見藍天

來論 即時報道

文:一名氹仔居民

網址:https://aamacau.com/?p=95284

時間:2022年11月13日 14:14

鄰近廣東大馬路之土地已被鄰近的高熡重重包圍。

據2022年11月10日報章報道,氹仔鄰近廣東大馬路之四幅土地的規劃條件圖草案獲城規會通過,車胎公園用地維持居住用途。草案公示期間,收到四百多份意見反對用作居住用地,支持興建公園。城規會主席、工務局長黎永亮表示,氹仔中心區仍有其他閒置地,會視乎需要規劃提供社會設施、綠化休憩空間。

按「人口普查」結果氹仔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較澳門低,現階段計劃開發強度沒有很進取,不會出現屏風樓問題,且當局一直堅稱該地段原為居住用地,因此並沒有改變土地用途,並為推動職住平衡和因應深合區發展需要,有必要在氹仔批出更多居住用地。作為一名在該區居住超過20年的小市民,明白車胎公園只是臨時性質,土地本來屬性一直是居住用途。但該地段20多年來一直只是空地一片,並不會壓縮居民生活空間,在不利用該土地下,反而令居民能看到難得的藍天。

四大矛盾 處處失據

若特區政府堅持在該等地段興建高樓,將直接壓縮該區原本已捉襟見肘的公共空間。且在公示期間政府收集到400多份意見而絕大部分皆為反對意見時,政府卻選擇漠視民意地堅持其原有用途,實在令人費解。政府的種種行為是否與其聲稱建設「宜居城市」的方向背道而馳,令居住環境向更差的方向發展。當中,幾個問題更顯政府在此次事件上的矛盾:

  1. 400多份公示意見,代表居民十分關注相關問題,但政府卻完全莫視,直接否定所有反對意見,敢問公示意義為何?收集意見意欲為何?城規會的存在有何意義?還是上述種種都只是政府「走過場」的工具。
  2. 據統計局官方數據表示,「氹仔中心區已超越黑沙環新填海區和黑沙環及祐漢區,成為全澳人口最多的統計分區」,但政府仍決定維持原來居住用途,理由是當局認為現階段密度仍不夠高。儘管區局內設施不足和氹仔中心區為人口最多的統計分區已是人盡皆知的事實,但在沒有增加任何區內休憩公共空間及設施的前提下,當局單方面沒有任何合理解釋下,以「推動職住平衡,當前密度不算高」,便可漠視該區承載力和市民聲音,繼續興建高樓?
  3. 局方於會議中表示將於氹仔中心區的其它閒置地段,建設社會設施、綠化休憩空間,被問及具體休憩區位置、面積大小時,又稱「預計要等明年開展氹仔中區-2詳細規劃再公佈,相關空間不小」。完全沒有任何資料披露,甚至按政府當局意思規劃仍尚未開展,在臨時車胎公園事件後叫居民如何相信政府會再增設休憩用地,難保政府明年開展規劃後以「城市總體規劃」整體地段均設定為居住區,因此不興建社會設施、綠化休憩空間。
  4. 局方有指氹仔中心區的人口密度並不及澳門半島最高密度的地方,但當局有否考慮《澳門特別行政區居住用途房屋政策研究》報告指出,「目前澳門住宅單位總量已超出實際住戶數量,反映出澳門房屋問題主要源於結構與功能性分布和高樓價問題才導致未能滿足居民的實際需求」。報告更顯示,氹仔中心區的空置房屋為2,046戶,空置率為7.7%,側面證明氹仔現而存有大量空房且沒人居住,若該等空房都有人居住後,人口密度將會大復提升。

被超高樓包圍的氹仔中央公園 

不能再壓縮當地居民難能可貴的生活空間

通過簡單的「人口密度統計」、「房屋供應量統計」和各新城區原定的規劃,便能輕易得知未來澳門整體房屋只會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實在沒有必要將市中心閒置地段興建高樓,壓縮當地居民難能可貴的生活空間。因此,懇請當局重新思考是否一定需要繼續堅持該地段的居住用途,既然有其它的空置土地,為何不能在其它人口密度不高的空置土地興建高樓。

倘當局真的有心為民,以民為本,更應慎重考慮,重新認真從該區的交通承載力,人口密度等方向思考,而非無視市民聲音,堅持己見。除令原居民失去宜居的空間,更會令市民看清政府漠視民意的取態而失去市民的支持,對各方均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文章標題及小標為本媒後加

(來論照登,僅代表來稿人立場)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