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熱「焫著」港澳  香港學者陳嘉銘:此時此刻港人所懷念和渴求的本土文化

2021-11-05 我與MIRROR的距離 即時報道 專題報道

文:論盡採訪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81140

時間:2021年11月6日 16:16

澳門公共巴士亦貼上「教主」(盧瀚霆)新歌《Megahit》應援廣告,此為Anson Lo盧瀚霆國際後援會全球應援其中一站。

MIRROR一團在2018年初出道時並不被外界看好,甚至被諷刺是韓團「老翻」。不過在今年,這個組合突然「爆紅」,12名成員的臉出現在各大商場、廣告牌,甚至交通工具,各種粉絲應援五花八門,並很快地佔領了城市的大街小巷,甚至乎出現「姜濤灣」、「教主碼頭」;而在這股MIRROR熱潮席捲全港的同時,澳門亦似乎開始被「焫著」。

然而,據現時香港社會的種種跡象表示,MIRROR的異軍突起似乎或與一部分香港人對香港本土文化的情感有關,「其實香港人好擔心一種會失去自己既有的,無論喺社會、文化、政治上嗰種嘅身份,一種曾經覺得有一啲嘢係屬於自己嘅,好似有種唔安心嘅狀況」,香港恆生大學社會科學系講師陳嘉銘認為這是MIRROR爆紅的主要原因。

從全民造星到全民追星 MIRROR成為本土文化象徵

香港恆生大學社會科學系講師陳嘉銘接受本媒訪問。(相片:陳嘉銘)

不可否認地,在經歷2019年香港經歷反修例運動以及自去年至今影響著香港市民的疫情之後,香港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陳嘉銘表示,在經歷這些事情之後,大部分人香港人都難免會產生這樣一種「失落感」:擔心失去既有的東西,對自己的身份亦感不安;而且早在香港回歸後,香港人就產生出一個隱憂:「本土嘅、自己擁有嘅一啲本來好色彩斑斕、好有自由空間嘅想象,慢慢會消失」。

「咁啱得咁巧呢,因為ViuTV,因為MIRROR而畀人覺得香港有屬於自己嘅電視、電視台節目,以至可以制造到香港本土明星」,陳嘉銘認為ViuTV和MIRROR出現,在此時給失落的港人帶來了不一樣的可能。

由澳門本地MIRROR後援會舉辦的MIRROR3週年展覽。

同時,他指出MIRROR的粉絲年齡層跨度大,自己亦曾接觸過60歲以上的「鏡粉」。而且不同年齡層FANS對MIRROR感受有所不同,以二十、三十歲的FANS為例,這年齡的人最「肉緊」香港,最希望要挽留屬於香港的東西;而四、五十歲的FANS,鐘意MIRROR則有可能讓他/她回想以前十來廿歲追四大天王甚至譚詠麟、張國榮的時期。「原來係有種懷舊情緒出翻嚟,大家回溯或者追想自己以前。一來會係希望可以肯定返香港本土文化,二來都係安慰自己。依家覺得唔滿意嘅現況就要透過過去嘅嘢去滿足自己。」

流行文化由始至終都係一個充權的地盤

陳嘉銘認為,正因上述的原因,部分香港人間接地利用了流行文化產品,無論人物、歌或者電視作品,「都係攞咗呢啲作品嚟到充權。其實流行文化從來都係一個,畀人哋能夠充權嘅一個地盤,即英文的site of resistance,一個充權嘅地盤。」又指,這種現象早在殖民地時期已經存在。

至於MIRROR在澳門亦愈來愈多有FANS的原因,他就認為,一來或可能是簡單消費流行文化,「見到靚仔、見到佢哋啲歌好犀利、啲舞好犀利,純粹出於一種偶像崇拜心態」。至於會否是與香港一樣,出於對社會感失落而去擁抱MIRROR這一種本土流行文化,一種能夠令自己充權的產品?陳嘉銘則表示,未有解讀出澳門的狀況,未知澳門是否亦有相同的原因,抑或者是一種投射。

應援文化盛行 粉絲主動性和參與度不斷提高

隨著日韓「應援文化」在港、澳風行,現時每一個FANS的參與度比過往的高。陳嘉銘稱,八、九十年代追星行為如在街上等、送花,這些行為比較簡單、相對被動,而現時各種各樣廣告牌、送餐車等等的應援,讓FANS變得更加主動。「(以前)你偶像喺邊度出現你就追到邊度,而家你係唔需要個偶像出現,你就已經做緊好多活動支持你嘅偶像。嗰種嘅作為FANS,我會叫這為個體或者一個人的能動性」。

在經歷2019年後種種的社會變化,好多香港人愈來愈覺得被動、或者產生無力感,「但能夠透過呢件事展示你嘅能力,甚至能量,你積極參與、正面地做嘅一件事;呢個喺日常生活越來越少見,所以就更加鼓勵到人大家敢去自己做咯,我諗呢個就係咁嘅原因」。他更指出,雖然這種應援文化與韓國有類似的處境,但韓國的情況卻演釋不了香港應援文化背後的故事。

偶像同FANS「講金唔講心」?陳:「商業運作娛樂」世界下的消費行為 難分對錯

早前有報道指,MIRROR數名成員將在本年12月舉辦演唱會,若想到後台見偶像一面則要至少購物花費二十萬,該則消息一出即遭到大量非議,不少「鏡粉」也鬧爆,並引發對於偶像同FANS的關係的討論:難道只能停在「講金唔講心」層面?

有「鏡粉」到商店挑選偶像代言的衣服。

對於這場表演的所有門票不設公開發售,門票「先消費,後換飛」的機制,他表示:「(若真如是)一定會篩選一啲人……唔係每個FANS可以咁樣消費,咁你點樣對可以對得住咁多嘅,相對階層低啲嘅FANS?」

而對於支持偶像應否花費?陳嘉銘就用飲食消費對花錢支持偶像與作比喻,指該問題機乎等於問:「我哋食飯一定要花費係啱定唔啱呢?好難去答你食飯花費係有問題」。他認為兩者其實是相似的,「飲食都可以好高消費、可以好低消費,似乎你個人究竟願出咩乜嘢價去買你嘅嘢食;咁你負擔唔起,你可以唔去做這消費行為。」

由MIRROR成員代言的產品海報引途人駐足觀看。

此外,陳嘉銘補充道,偶像沒有社會公義這責任,為偶像消費難有對錯之分,這是個人的選擇。「即係FANS自己出錢,你有多就出多、有少出少嘅,係你自己嘅選擇。(若)喺FANS能夠消費到嘅角度,咁佢哋可以咁做;消費唔到佢哋覺得或者唔公平,但我哋好難話:你為咗偶像消費,畀多錢或者少錢係有對與錯(之分)」。但他亦認為MIRROR和其管理團隊要出面好好說明「高價換飛」事件。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