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更重建回遷模式欠吸引力 調研報告建議︰置換房處理補償問題

「重建─暫住─回遷」(下稱︰重建回遷),是特首賀一誠提出的都更方向,而政府的暫住房項目亦進行得如火如荼,黑沙環P地段(原海一居)擬興建2千多個暫住房單位,早前已進行開標程序。然而,祐漢7棟樓群調研報告顯示,認同重建後回遷的受訪自住業主僅佔約3成,6成以上傾向以「現樓」作為拆遷其單位的補償。

調研報告認為,較少業主要求回遷的原因,可能是當中的長者較多。在重建過程中,要他們先搬遷到暫住房,生活數年後,再回遷到原土地的新居中。對於追求穩定、安樂的居民來說,重建回遷模式未必是最吸引的選項。

報告建議,未來的重建補償方案中,多考慮以置換房來處理住宅的補償問題。可在澳門半島北區興建相當數量的置換房,提供相關業主「可預先參觀的現樓」作選擇,顯然是個令居民比較安心的選項,即「鄰區置換」模式。

從行政角度而言,居民選購置換房、搬出原有單位後,他們與都更的相關程序已結束,即居民需要適應改變,以及承擔相關公、私部門的行政成本,「鄰區置換」顯然比「重建回遷」模式為低。政策上,建議放寬業主選購「置換房」的限制,使「置換房」更接近「樓換樓」模式,減少居民疑慮。

另外,報告顯示,提出「長者公寓」需要的受訪自住業主僅佔3.2%。報告認為,對於自住業主群中,有逾一半是60歲以上人士而言,這個數字顯然過低。當中可能涉及到居民不知道或不清楚相關政策,或者對該政策持觀望態度等原因,建議未來的推廣工作中,加強宣傳。與「置換房」情況相似,制訂「長者公寓」政策時,需要有針對性地吸引長者業主入住。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