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翊捷:城規會應盡快討論法定規劃

現任城規會委員林翊捷認為,現時城規會的組成包含不同界別,唯現時討論「規劃條件圖」的方式令非建築工程類專業出身的委員較吃力,又指出換屆後新成員不免需要「熟習期」,更換的人越多,影響就越加明顯,希望城規會盡快討論法定規劃,讓各範疇委員可發揮長處。

現時城規會的組成包含不同界別,唯現時討論「規劃條件圖」的方式令非建築工程類專業出身的委員較吃力。

現時城規會的組成包含不同界別,唯現時討論「規劃條件圖」的方式令非建築工程類專業出身的委員較吃力。

委員背景多元但未能發揮

綜觀現時的社會諮詢組織,「城規會」可說中最為「惹火」之一。回顧城規會過去三年工作,當中均涉及不少公眾關注的事件,如嚤囉園放高、新中圖規劃、愛都酒店再利用等,不少在城規會內外均有激烈討論。現任委員林翊捷形容,城規會不是一個「關」,而是一個「窗口」,其「公示規劃條件圖制度」及「旁聽制度」讓公眾更了解委員提問及政府即時回應,某程度上可監督政府在城市規劃方面的運作。「如果沒這兩個制度,其實城規會委員沒多大把關角色。」

他又認為,現屆城規會的委員人數不算少,有三十多個,亦包含了多個界別:除有官方人員回答問題,工程建築規劃界別的委員亦不能缺,「因為往往提得最多意見的就是這班人,可能他們對城市規劃較敏感。」同時,教育界、社區人士、銀行界,以至勞工界等亦有代表參與城規會。唯現時城規會只討論「規劃條件圖」的制度令這班委員未能發揮專業。「以現在『規劃條件圖』的制度,我們把城市的問題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拼圖,除非你對整個大畫面有很清晰的概念,否則我拿着這拼圖我可以提甚麼意見?這對於一個非空間專業出身的委員來說,是困難的。」

「如將來放在法定規劃,以一個區域或全澳問題去考慮時,其他範疇的委員能提供更多有用的意見,貢獻會更大。」

綜觀現時的社會諮詢組織,「城規會」可說中最為「惹火」之一。

綜觀現時的社會諮詢組織,「城規會」可說中最為「惹火」之一。城規會

秘書處被撤礙效率 盼早議法定規劃增效率

林翊捷又指,現時城規會在用的是一個過渡時期的臨時措施,「規劃條件圖」討論的制度應盡快被「法定規劃」取代,整個討論效率亦會因而提高。「因為一些沒爭議的區域或土地,大家可能就不用討論,但現在不行,過程一定要走完,所以我覺得盡快推進法定規劃,因為現時討論條件圖的程序已簡化了,委員也熟習了,但令事情再加快的潛力已不高。」

城規會於2014年成立,不足一年政府便以「精兵簡政」、「提升效率」為由,將其秘書處撤走並歸入工務局。當時社會對此爭議甚大,直指原本秘書處有獨立的法律顧問,分析委員是否須利益迴避及分析規劃條件圖是否違法,當秘書處置於工務局之下,其獨立性已喪失,嚴重弱化城規會監察工務局的功能。林翊捷表示,秘書處被撤後,委員與主席間缺少了一道橋樑,溝通效果大打折扣。「原本秘書長是城規廳廳長,這制度上他可直接和司長溝通,在技術上因為他是城規廳廳長,有些問題他在廳長的位置上已可馬上答你,不需要去找主席,處理效果高很多。不論是在會議進行期間或會議場外,都是一樣。」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