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洲新整治計劃 建議設80米闊青洲山視廊 維持約3成山體被看見 工務局:平衡發展及保育

青洲山周邊規劃模擬圖(來源:工務局)

事隔14年,新一份青洲都市化整治計劃(下稱整治計劃)出爐,其中對區內的青洲山有較多著墨,包括建議設寬度約為 80 米青洲山「核心視廊」,確保從筷子基北灣可以看到山上完整的避靜院建築;以及訂定「景觀視域」範圍,確保從筷子基北灣望向青洲山,其三分之一山體可以被看到。被問及當局為何將兩個範圍訂得如此低,土地工務局副局長麥達堯回應指,局方要平衡發展及保育。

今日工務局向城市規劃委員會介紹該整治計劃。當局在該計劃中指出,因應《 文化遺產保護法 》 的施行及青洲山的保育範圍擴大,同時依據城市總體規劃、《 土地法 》 及 《 文化遺產保護法 》 的相關要求、結合相關部門的意見, 優化青洲山周邊區域規劃 。計劃亦積極回應青洲居民對區內未來發展的意見和期望,包括青洲山保育、撤走中途倉、屠房及疏濬碼頭、增加公用設施和綠地等。

據計劃內容,青洲區域內共規劃 44幅地段,總用地面積為 238,800平方米,居住用地 26幅,佔比 21.68%,建議居住人口規模為1.3萬人,而總建築面積約 611,780平方米,較2010年的規劃下降 41%

在20112月公佈的《青洲都市化整治計劃2010》強調「構建宜人社區」,建議共劃分成為52幅發展地段,涉及總面積238,800平方米,居住人口規模約為27,200人,預計住宅單位9,000個,建設用地總量為120,080平方米,佔總規劃用地面積的50%

 綠地或公共開放空間、青洲山生態保育核心區約佔總用地3

相對2010年的整治計劃,保育青洲山及青洲山避靜院等歷史人文、自然環境資源、綠化多了篇幅,並建議綠地或公共開放空間、青洲山生態保育核心區約佔總用地3成。

今次的計劃建議青洲的綠地或公共開放空間用地為29,664平方米,佔總用地面積的12.42%綠地或公共開放空間由「核心綠地」及「鄰里綠地」所組成,而「核心綠地 」則為濱海岸線佈局環灣岸線綠廊及沿青洲山南側至濱海規劃山海綠廊 。「鄰里綠地」則為「社區綠地」及「公共通廊」,前者主要為供周邊居民 進行康樂活動 、 景觀及休憩健身等 ,後者則指地段內供居民進行日常休閒活動的綠地 。

另一方面,由於青洲山不可都市化區範圍已被劃定為生態保護用地, 並依其生物多樣性及山體條件劃定為生態保育核心區 ,涉及約40,871平方米,佔總用地面積17.12%

青洲山周大部分地段的建築物限高為54.5

整治計劃除了建議設青洲山「核心視廊」及「景觀視域」範圍,亦對兩個範圍內的建築物限高,建議限高由11米至27米。在「核心視廊」範圍內,樓宇最大許可海拔高度為 15 米、13 米、 11 米,包括天面上所有設施;在「景觀視域」範圍內的各地段最大許可高度呈現北高南低階梯狀分佈, 分別為海拔高度 27 米、22 米、 20 米、 18 米,包括天面上所有設施。

除兩個「範圍」外,計劃則建議青洲山周邊地段的最大許可高度以低於青洲山的海拔高度54.5米作參考;而南面景觀視廊視域內的地段,將以海拔高度控制,包括天面上所有設施,樓宇高度呈現北高南低的階梯狀分佈。

麥達堯:計劃已「優化」

麥達堯受訪時形容,目前的計劃相較之前的規劃有「比較大優化」,包括青洲山保育面積增大 2倍多、綠化面積增加、人口密度降低,相信整個規劃會讓區內居住環境得到「較好改善」,「我哋希望儘快將呢個(計劃)推出」。

至於有關設訂「核心視廊」及「景觀視域」範圍考量因素,麥達堯回應稱,已同文化溝通以及考慮一樓宇高度情況,而從筷子基北灣望向山上的修道院,「嗰個闊度就係八十米」;至於見到三分之一青洲山,即從北灣望到的範圍。「我哋覺得呢個係一個平衡咗發展同埋保育之間,係一個已經比較適合嘅方式」。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

青洲山(資料相)

被問當局為何將兩範圍訂得如此低,且要站某一個點才能看到青洲山,麥達堯則稱,明白市民希望「百分百」看到綠色景觀,「但係,係咪有可能做到呢?呢樣嘢大家可去評價。」局方已建議增加青洲山保育面積、降低樓宇高度,市民亦有居住空間的需求。

他又指出,澳門半島亦有其他山體,「係咪所有山體都要睇到百分百?⋯⋯我哋需要做一個平衡」。針對該計劃,市民可提出意見。

另外,在城規會會議上,有委員指出,青洲山屬私人土地,市民難接近,建議當局或建棧道讓市民可以繞山行一圈。工務局城市規劃廳廳長梁耀鴻回應,建棧道有難度,但承諾考慮其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