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澳門美食節」談對澳門垃圾問題的觀察

032 教育不是一盤生意 紙本月刊

文:賴威任

網址:https://aamacau.com/?p=25131

時間:2015年12月12日 11:11

垃圾山上

垃圾山上

邁入第十五屆的「澳門美食節」,超過150間飲食商號參與,為期十七天的美食饗宴,讓澳門市民及旅客得以品嚐除了澳門之外,來自世界各國的飲食精髓。然而看似光鮮熱鬧的美食節,對環境帶來無比的傷害,也從市民及旅客在美食節的消費及態度,體現澳門垃圾難解的問題。

『環保餐具』環保嗎?

今(2015)年的「澳門美食節」,和去年相同是澳門政府標榜商號所提供的,是採用非主糧澱粉所製造出來的「澱粉基環保餐具」,標榜能夠源於大地、回歸自然等看似環保的態度,實則夾雜著許多錯誤的觀念。

首先,並未大力倡導減量(Reduce)的概念,雖然政府鼓勵市民及旅客自備餐具,減少一次性廢棄物,然而在美食節現場,自備餐具的比例少之又少(都已經到現場了,難不成還回家拿?),這其實和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並未養成自行攜帶環保餐具的習慣有關,這點可以從學生在校園之中依舊大量購買膠樽瓶裝水而非自行攜帶環保杯重複裝水飲用(Reuse)的情形看的出來。

2015 「澳門美食節」還是「澳門垃圾節」?

2015 「澳門美食節」還是「澳門垃圾節」?

其次,美食節現場雖設有資源垃圾分類回收桶(Recycle),然而市民及旅客並未依照類別分類放置,為了方便通通都丟棄在一般垃圾桶,或是錯誤分類後將塑膠資源物放在金屬資源桶,增加後續清潔人員分類上的困難,甚至最後都當成了一般垃圾在處理,而這樣的景像,也時常在澳門街頭、校園及家裏頭上演,只要破袋檢查,絕對是所有垃圾都夾雜在一起。

最後,雖然美食節標榜提供的是「澱粉基環保餐具」,強調是「可生物降解(OK compost)」、「燃燒不產生有毒氣體」,但是我們必須知道,所謂「可生物降解」,指的是垃圾須在專業的堆肥工廠內才能完全分解,而澳門有所謂的堆肥工廠嗎?相信在美食節現場被大量使用的餐具,應該不會有如此好的對待,最終下場應該都是送至垃圾焚化爐燃燒。而會場提供的一次性餐具雖然標榜「燃燒不產生有毒氣體」,然而這僅指乾淨餐具本身,相信美食節大量餐具應該不會用水清洗之後再處理,當現場沾滿了飯菜湯醬料使用後的餐具,其中若有鹽(氯化鈉)的成份,當含氯物質燃燒時就有可能產生世紀之毒:戴奧辛(二噁英),而類似的情況在家庭、餐廳、校園等每日都在發生,若未能妥善處理廚餘清洗後回收,進到焚化爐之後仍會產生相同問題,將對環境及人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2015 「澳門美食節」還是「澳門垃圾節」?

2015 「澳門美食節」還是「澳門垃圾節」?

2015 「澳門美食節」還是「澳門垃圾節」?

2015 「澳門美食節」還是「澳門垃圾節」?

垃圾問題需要政府市民都『有感』

解決垃圾問題最重要的關鍵在於如何讓政府、企業、學校、市民、遊客有感於垃圾所衍生的污染嚴重性,但澳門的問題就在於大家都無感,政府只專注在如何以焚化的方式清理所有垃圾,或許會擔憂的只是哪天垃圾量超過1,700公噸的負荷量讓焚化爐無法處理,對於源頭減廢、資源回收的政策制定及實際執行辦法都仍待落實;加上澳門商品幾乎都是仰賴中國或國外進口,在無法要求製造端的情況下,應要求銷售端企業善盡責任,尤其是澳門回收處理商少的情況下,像是電器、三C及大型商品在銷售之後,企業就應該負責回收。

而參加澳門美食節的餐飲商號,不應只是提供所謂「一次性環保餐具」,更應該在現場提供如同在店內消費的重覆性餐具;學校或許校內空間有限,然而基本飲水機的提供應要齊備,如此可減少瓶裝水的購買及丟棄,且對於校園垃圾分類應該要落實及要求,讓學生養成攜帶環保杯餐具及做好垃圾分類的習慣,更好的發散結果是學生們在放學之後影響家人的生活態度;市民則是竭盡所能減少垃圾產出,大量的外食人口應該多內用、少外帶以減少一次餐具的使用,需要外帶時能夠使用個人的「環保餐具」來裝食物,居家同時做好回收及妥善丟棄垃圾,如此可增加垃圾資源再利用價值,並且減少後續垃圾處理的成本,但務必把減量視為最重要的目標;遊客則需以更謙卑態度旅遊澳門,特別是減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包括:不嫌麻煩自行攜帶餐具及購物袋在外旅遊、願意自備盥洗用品等,且一旦有垃圾的產出,能夠確實做好分類及不隨意丟棄,和澳門人一起維護澳門的環境。

2015 「澳門美食節」還是「澳門垃圾節」?

2015 「澳門美食節」還是「澳門垃圾節」?

2015 「澳門美食節」還是「澳門垃圾節」?

2015 「澳門美食節」還是「澳門垃圾節」?

Reduce, Reuse, Recycle:
3R是最有效的方案

真的很難用一、兩句話來說明對澳門垃圾處理問題的觀察,若想要簡化以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則須以減量(Reduce)為首要,仔細思考過去及未來的垃圾可以怎樣處理;其次是重覆使用(Reuse),養成購買物品前經過深思熟慮的習慣,避免使用一次性產品,盡量選擇在購買之後能夠反覆使用直到它年華老去的物品,更甚者在年華老去之後,還能夠為它找尋到下一春的使用價值;最後就是回收(Recycle),當物品已經老舊到無法使用而需淘汰時,就該依照物品的材質送往它的最終安身立命之處,不久之後再以「從搖籃到搖籃」的概念重新賦予新生命繼續下個輪迴。

解決垃圾問題真的不困難,只要從日常生活中「改變行為、開始行動」,相信將有效減少垃圾產生量,降低澳門環境的負荷。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