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作為一種面對世界的態度-《楊照──閱讀這個世界》講堂筆記

楊照《閱讀這個世界》,名家講堂系列講座,何東圖書館

楊照《閱讀這個世界》,名家講堂系列講座,何東圖書館

剛過去的星期天下午,何東圖書館著實熱鬧,未入中庭,遠遠便見到許多市民圍成一圈,原來是澳門樂團在演奏古典樂,而名家講堂的《楊照──閱讀這個世界》又開始在即。

在一個多小時的講堂裡,學養淵厚的楊照把多種人文知識融會貫通,結合自身經歷,既論述閱讀與人們自身的關係、與世界的關係,也談他所讀過的書本與電影,把個人種種豐富的體驗梳理得精闢生動,聽一個講座,便像同時聽了數個一樣,充滿啟發。

講座一開始,楊照便說起昨晚來澳門的印象。從船到碼頭、過關然後一直到酒店,他並不會覺得很陌生,因為所看到的碼頭、街道、酒店設施等,跟別的城市並沒有太大區別,其實這種到哪裡都不會太陌生的旅行,是近三、四十年開始的,楊照不禁問「這樣的旅行對嗎?」

以前的旅行並不是這樣的,從前人們是為了尋找陌生的經驗而旅行,為了逃離日常的生活,因為日常生活會讓人們疲憊,感官變鈍,不再懂得欣賞身邊的事物,如果一直待在日常之中,很容易會被日常腐蝕,因此,為了逃離日常,人們開始去旅行,追求冒險。在旅行當中,由於陌生化的刺激,會讓人們的感官變得敏銳,身體也會進入一種隨時戒備的狀態,讓人們容易獲得種種非日常的觀察與體驗。

 

「如何離開日常生活?」

「閱讀」就是最容易、最方便又最便宜的可以帶人們離開日常生活的法門,可以讓我們去面對更廣大的世界,從中意識到個人的渺小。

楊照無論去哪裡旅行都喜歡去當地的圖書館與書店。他說起在1987年,首次到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的經驗。當他走在三百萬冊圖書的巨大書庫中,儘管那時他已懂多國語言也讀過了不少書,但居然發現那裡沒有一本書是他「認得」的,此時不禁背脊發涼,明白人類的文明遠遠超過個人想像,一個人窮其一生都不可能全部認識這麼龐大的知識體系,這讓他懂得謙卑,更認定了「閱讀」的力量。因為只有閱讀,才可以帶我們離開日常,進入龐大的世界當中。

 

此刻正在讀的書

楊照介紹了兩本他最近正在讀的書。一本是《洛陽伽藍記》,北魏楊衒之所撰,他因目睹盛極一時的帝都洛陽的末落與衰敗,出於無限懷緬之情而著書,細述北魏洛陽城曾經有過的一千多家寺廟(即伽藍),以文字重新追憶與記錄洛陽這座城市曾經有過的繁榮昌盛,是一本相當奇特的書。

另一本是德國詩人里爾克的詩集。出於對語言表達的極致追求,詩人晚年不用德文,改用法文寫詩,晚年著有《致奧爾弗斯的十四行詩》,楊照介紹詩人如何從奧菲斯(Orpheus) 與尤麗狄絲(Eurydice)的希臘神話中,寫成了獨特的詩篇。

 

「逛書店是一趟最不能想像的冒險」

因為閱讀是這樣的美好,可以讓人隨時隨地進入不同時空的世界當中,逛書店便也成了一趟不能想像的冒險,因為說不定你可能會在那裡遇到一本書、一段文字,改變了你的想法,從而改變你的生命。

書店可能就是那個讓你遇到改變的地方,可能就是讓一個徬徨、困頓的人找到依靠的地方。

 

「但為什麼是書,而不是其他東西?」

楊照說,因為書是以文字寫成的,文字是人類最神奇的發明,文字可以提供無限的想像,就像看過原著的人一定不會滿意改編成電影的作品一樣,文字所提供的空間太大了;還有,文字是一個「自我」完成的過程,每個人都是在自己的內在「自我」當中去閱讀,去寫作。

閱讀是以文字所建構起來的,文字不像其他如電腦、影像等媒體,讓人被動去接收訊息,面對文字是需要個人內在的獨立思考的,所以閱讀是一種獨一無二的感知體驗。

在沒有這麼多紀錄儀器的時代,人們不可能像今天這麼精準地去紀錄一個印象,只能憑藉當下的情緒和個人感受來以文字紀錄,因此「不精確」也成了文字的特點,因為這一定是出於個人的自我經驗,不等同於別人,因此,閱讀/寫作都是以個人內在出發所建構起來的、無法被取替的一種經驗。

 

「閱讀作為一種面對世界的態度」

楊照鼓勵人們多讀經典,因為當面對經典的時候,人們可以抱持著一種比較謙卑與尊重的態度去對待,也可以讀得比較認真,而正是態度決定了人們面對世界的方式。楊照最害怕的是沒有耐性又帶著強大的自我中心的讀者,他認為在閱讀面前,人首先要變得謙卑,把「自我」先放掉,應要多讀自己無法一眼看懂的書,先中止評斷,再通過廣泛閱讀,慢慢檢查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麼。然後,人才開始慢慢有了閱讀自己的能力。通過閱讀,也逐漸可以為自己建立起一個跟周遭世界不一樣的關係。

 

閱讀電影的能力

年青時的楊照所身處的,是一個生活物質相當匱乏的年代,當時的他每當要進電影院之前,心中都會響起一句現在的人絕對不會有的話:「這是我唯一一次機會看到這部電影了。」因為難以看到,所以非常珍惜,從此楊照養成了以非常認真的態度來「閱讀電影」的能力,不但對重要鏡頭過目不忘,還有想要推敲每個鏡頭的心思。女兒14歲時,父女一起去看了《一代宗師》,出來後女兒對火車月台打鬥的一場印象很深,作為父親的楊照,竟能在女兒面前把這一場從火爐開始,逐一背出每個鏡頭,講解相關含意。這些都是年青時所養成的習慣。

 

與事物建立起「閱讀的關係」

楊照進而說到,人們可以跟事物保持兩種關係。一種是所謂「正常的關係」,楊照稱為無聊的關係,就是很多人對日常事物會有的態度,另一種則是「閱讀的關係」,就是以一種探索的態度來面對世間事物。有了「閱讀的關係」,對待世間事物也會有不一樣的態度。

 

要讓孩子喜歡閱讀,首先自己先養成閱讀的習慣

在講堂最後的答問環節中,幾位座中的國文老師十分懇切的向楊照請教向學生推廣閱讀的法門,用心的老師們都希望能向大師討得「愛上閱讀」這道靈符;然而楊照說這事沒法勉強,唯一讓他不絕望的是,只要家長/老師自己是瘋狂愛讀書的人,會讓學生記得,記得曾經在他們身邊,有一個瘋狂愛書的人,有時候,當小孩成長了,他們會回頭,會重新認知書本的美好。

 

楊照又舉了某建築系著名教授的課堂上,坐在前面幾排的常常都是已經畢業了的學生、校友,可能是因為他們離開學校後才知道了自己的需要,又回來重新聽課。所以他敬告師長們,首先是自己養成閱讀的習慣,讓小孩在家裡看到你的時候,不是拿著ipad ,而是書本。

 

楊照近年著作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

getImage-2   getImage   getImage-3  getImage-4  getImage-5

 

getImage-29    getImage-9 getImage-10  getImage-11   getImage-12

getImage-7    getImage-14   getImage-16  getImage-28  getImage-27

 

getImage-26 getImage-25    getImage-24  getImage-23   getImage-22

getImage-21  getImage-15  getImage-30  getImage-31  getImage-32

getImage-17  getImage-18  getImage-19getImage-6  getImage-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