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親子資訊中心」入口處的視覺也是劉旭恭的畫。
書所打造的▢▢ 2024年03月1日|文:林大香 (井井三一繪本書屋、「大香嘟嘟客廳」主持人)

我時常分享的是書店裡新到書,又或是讀來愛不釋手的作品。造訪一座圖書館、進到空間、館藏裡「晃晃」,又會有另外一番狂喜。 1. 《HAVE YOU EVER SEEN A FLOWER?》(by⋯

《香港職人》內頁。
從《香港職人》勾勒一條海岸線 2024年03月1日|文:關震海

《香港職人》出版至今三個月,在東京辦了兩場講座,書店著我想個題目做講座。整本《職人》包含25位職人的故事,說來話長,該怎樣說?靈機一觸,不如用「職人」的口述歷史去勾勒出香港的「原貌」。 香港的原⋯

本澳報攤有售賣不同語言的本地報紙。資料相片
培養媒體素養 做新聞「守門員」 2024年03月1日|文:論盡媒體

在資訊氾濫的今日,掌握方法如何理解重要訊息變得日益重要。時至今日,只要人人手上有手機,隨時隨地都可以發佈所見所聞、分享八卦等;亦能繪聲繪色地講述自己的見解、說服閱聽人相信「事實」、繼而傳播。 然⋯

荷蘭獨立書店 Enter Enter 發起全球倡議:閱讀書籍,購買書籍,購買本地。本地也有獨立書店響應。
本澳文化意識淡薄 獨立書店難發展 2023年10月28日|文:論盡媒體

也許閱讀從未在澳門流行過。 更遑論與書店、獨立書店、出版業發展及困境等有關的討論。 本期封面專題提及香港和台灣的各式書店,在當地早就開得成行成市,無論是大型連鎖書店或微型獨立書店,一概任君選擇⋯

店內有不少遊客慕名而來,子嬰謂:「我們的初衷不是想要做一間給遊客的書店,但現在不多不少都要靠遊客,不然會更嚴重。所以回頭看澳門的讀者都去哪裡了?」他只能抱著正向的心去想,不是他們不買書,而是去了別的地方買。
只要世道還未夠好 獨立書店仍然存在 2023年10月28日|文:黃詠思

本澳獨立書店「边度有書」一路走來,已成為不少文青在澳流連不二之選。在日益高壓的社會氛圍下,獨立書店似乎亦有志難伸。然而,只要世道還未夠好,獨立書店就仍然存在。書店經營者吳子嬰亦坦言,這也是自己繼⋯

井井三一目前位處閣樓,人流已經大不如前,多次面臨倒閉危機。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城中的繪本書店 集結多元價值 井井三一:讓擁有共同想法的人暢所欲言 2023年10月28日|文:黃詠思

井井三一繪本書店,顧名思義主打繪本銷售,但事實上,店內除繪本外仍販售許多設計書、藝術書及獨立小誌,全因背後有三位老闆靈活選書,其中兩位為媽媽林香君(大香)與林穎蔥(大蔥),還有設計師鄭志偉(⋯

港人阿傅晚上租場辦流動的「黑夜書房」,既擺放自己心儀的書籍,也舉辦社區講座,在大埔拉近街坊的距離。
香港空間的想像 不是書店的獨立書店 2023年10月28日|文:論盡媒體

二〇二〇年七月實施《港區國安法》之後,香港的獨立書店如雨後春筍,由原先十多間,增至二〇二三年的三十多間,差不多每個月也有書店開張,深水埗大南街至少有三間獨立書店。香港仍然翻書的書迷不多,真的可以⋯

小小書房立足永和的巷弄之間。
以細味閱讀為策略 逆流而上 專訪永和小小書房店主虹風 2023年10月28日|文:論盡媒體

小小書房立足台灣新北市永和區文化路一處街角,門口擺放著藤椅、植物和舊刊物供愛書人落腳。推開小小書房的大門,映入眼簾的是各式各樣當代文史哲、社科、藝術類等書目。從二〇〇六年創立至今,小小書房經歷三⋯

三樓保留下來的木製隔間。
「就讓書店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 專訪大稻埕郭怡美書店經理人趙偉仁 2023年10月28日|文:徐卉馨

如果在大稻埕,一個人走進郭怡美書店,一回神便可能過了兩個小時。 台北大稻埕自十八世紀末,即為台灣的生活、貿易中心,主要街道迪化街上商行雲集。如今,歷史建築群雖經歷改建,仍保留著南北貨、中藥行等老⋯

蘇嘉豪的書被指涉政治被拒「好書交換」市民:「不意外」 文化局沒有直接回應事件 2022年04月20日|文:論盡採訪組

為推動閱讀風氣,文化局於上月舉行「澳門圖書館周」的活動,提升居民文化水平。但近日有市民反映,在參與圖書館周的「好書交換」活動時,其中一本由前立法會議員蘇嘉豪所寫的《六三O的日與夜 : 一場澳門社⋯

閱讀療傷-讀《黑日》 2020年02月26日|文:Mandy

香港作家韓麗珠以日記體形式,書寫2019年4月到11月這個島上所經歷的浩刧,她觀察、參與、書寫、思考,雖然無法給出任何一個結論,但在過程中慢慢療癒自己,使內心更加堅強,或逼近生命的核心。 其實重⋯

若書為草藥,別忘記遁入它為草時的豐沃土地 2017年06月14日|文:川井深一

書使人著迷而無法自拔,走進圖書館或書店便被它木質芬多精逼出一身屎,對抗這些無聲之聲所引發的腸燥症,最好就是做一些跟書相關的事。但今天我們的身體已經不只腸燥症那麼簡單,坐陣書店的好友跟我說他有時覺⋯

新中央圖書館選址舊法院,建築面積三萬三千平方米,共十一層,文化局表示,暫定以「前四後七」的方式分配樓層。
深度解構:缺的是圖書館嗎? 2016年10月13日|文:論盡採訪組

(新中圖的前世今生:新中央圖書館方案經歷十年,近日政府公佈「造價九億」後再次備受關注。坊間質疑花費九億公帑是否物有所值,現時的黑盒劇場、藝文空間能否得保;有城規會委員亦直指政府方案以十年前的資料⋯

文化局表示將保留建築立面、廊道及樓梯等建築特色。
城市新地標,究竟做啲乜?文化局:新中圖將成綜合知識庫 2016年10月13日|文:論盡採訪組

一句「造價九億」,新中圖方案即引來一遍嘩然,文化局立時頻頻解畫推銷,努力與公眾對話,且承諾保留劇場展覽空間、舊法院及司警局立面、廊道及樓梯,並限高海拔53米等。新中圖佔地三萬三千平方米,面積相當⋯

9月19日《論盡媒體》在牛房倉庫舉辦「未來圖書館之想像──公眾座談會」。左起主持人路家,嘉賓:鄧美蓮(左二)(文化局公共圖書館管理廳廳長)、林翊捷(城市規劃師)、王國強(澳門圖書館暨資訊管理協會理事長)及莫兆忠(劇場評論人)。
減法空間規劃的可能:林翊捷、呂澤強 2016年10月13日|文:論盡採訪組

選址並不理想 城規會委員林翊捷出席《論盡》舉辦的「未來圖書館之想像──公眾座談會」時表示,舊法院的選址並不理想,首先舊法院是古蹟,要再利用建造的難度高;再者地處舊城區當中,交通壓力大,又有高度限⋯

2014年,經文化局投入一定資金改裝後,舊法院空間被重新規劃,一樓成為展覽空間,二樓成為黑盒劇場和排練室。
莫兆忠:文化視野在哪?「未來圖書館之想像」——公眾座談發言稿 2016年10月13日|文:莫兆忠

作為劇場工作者,十分尷尬,近年政府公共工程、活動連連超支、物非所值,同時對待歷史建築的暴力手段,都積下不少民怨,於是文化局九億新中圖消息一出,便很難有比較理性的討論,而且在「文化藝術」等同「亂花⋯

從2014年起,文化局把當時空置多時的舊法院大樓改裝成臨時黑盒劇場和展覽空間,供藝文團體借用 。
新中圖規劃折射出表演藝術的桎梏 2016年10月13日|文:趙七

最近,圍繞新中央圖書館選址、預算和設計方案的爭議不斷,官方(文化局)及民間組織(論盡媒體)亦先後就其選址南灣舊法院大樓的方案舉行介紹會及公眾座談。新中圖將選址南灣舊法院的決定看來已經勢在必行,而⋯

9月19日《論盡媒體》在牛房倉庫舉辦「未來圖書館之想像──公眾座談會」,嘉賓:鄧美蓮(文化局公共圖書館管理廳廳長)、林翊捷(城市規劃師)、王國強(澳門圖書館暨資訊管理協會理事長)及莫兆忠(劇場評論人)。
「未來圖書館之想像——公眾座談」在場出席市民的想法一人一句 2016年10月13日|文:論盡採訪組

市民:作為澳門未來的文化地標,新中圖在選址上被限死在舊區,實在難有發展空間,政府又將舊法院內部不斷「谷大」去遷就新中圖功能,說明位置並不合適。與其相信「現時唔做將來就無」,不如從宏觀角度出發,另⋯

2008年7月「澳門新中央圖書館建築概念設計邀請賽」評選結果出爐,評審委員會從27份合資格的參賽方案中選出(首行由左至右)一等獎(黃文靜)、二等獎(黃文靜)、三等獎(趙維通)及(下行由左至右)四份入圍獎(Maria Carlota Proença de Almeida、Carlos Alberto dos Santos Marreiros、黃雄溪和陳浩明),一入圍獎從缺。新中圖設計比賽一等獎作品在當時有指賽果早以內定,惹來專業人士、網民強烈質疑,有指得獎者是負責前期諮詢工作的工程規劃公司的職員,有利益衝突之嫌。(資料來源:http://novabc.icm.gov.mo/)
有指評獎欠公平及破壞舊法院風格 新中圖設計賽果惹爭議 2016年10月13日|文:悟塵

(原文刊於2008 年 8 月 26 日《華僑報》) 在文化局主理下的「澳門新中央圖書館建築概念設計邀請賽」的評獎結果,在坊間引起極大爭論,這當中主要有兩大點備受質疑,一是公平性問題,一是得獎的⋯

不少澳大學生都反映新校區有很多設備都未完善,例如偌大的圖書館裡,有很多書架都是空的。
新中央圖書館十年事件簿 2016年10月13日|文:論盡媒體

2005.11 時任行政長官何厚鏵發表2006年度施政報告中宣佈,政府決定興建一座綜合性的大型中央圖書館,以回應市民自我增值、提升文化素養和充實閒暇時間的新需求。 2006.2 新中央圖書館邀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