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券是否還要派下去?

021 我們病不起 紙本月刊

文:論盡採訪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14251

時間:2015年01月19日 12:12

澳門政府2009年推出醫療券,原意是透過補助鼓勵病人到社區私營醫療機構求診,減輕公立醫院的壓力。衛生局統計資料顯示,過去幾年,每年平均有超過八成居民打印醫療券,使用率高達九成,但基於種種原因,當初分流的作用成效未彰,反而特惠措施一出,私人診所紛紛加價,對市民實質幫助有限。

A2posterout

本身是醫護界的立法議員黃潔貞認為,醫療券原來只是短期的紓困措施,市民用不著,不可累積至下年,也不是每一家醫療機構都能使用。報銷的行政措施,大大加重了醫療機構的工作量。醫療券派了五年,當局從未有公佈詳細的使用情況、需求分佈,外界對其整體效益所知不多。政府應及早將醫療券轉化成更靈活、多用途使用的長效措施,例如一年使用期太短,應容許跨年累積,或用來購買醫療保險。

公立醫療服務需求緊張,衛生局唯有向現成的私家醫院和社區的非牟利醫療機構想辦法。上至心臟搭橋手術、造影、癌症化療,以至洗腎、兒科急診、老人免費醫療都有一定的公費名額,可將病人分流至指定的醫療機構就診。光是2013年,衛生局提供的「買位」服務名額有超過55萬個,至於具體金額則未有透露詳情。近年連一些中產人士都提出在澳門看病很難,政府投放更多資源向私家醫院「買位」,令他們一批無錢經常過香港看醫生又拿不到貧民紙的夾心人更受到擠壓,私家醫院更多人輪候,收費也可能進一步推高。

黃潔貞(左)認為醫療券應轉變為不限年期、多用途的長效措放。

黃潔貞(左)認為醫療券應轉變為不限年期、多用途的長效措放。

近期香港再次探討全民醫保的可行性,對澳門而言又是否一條出路?黃潔貞坦言對此有保留,「香港的收費模式並不便宜,個人亦不認同大刀闊斧式的改革。」她認為,政府過去多年來著重建設初級衛生保健服務網絡,已取得不錯的成效,現在的安全網基本可以覆蓋不少重症或慢性病病人,只是輪候時間較長。只要朝著原來的目標,強化專科服務,加強培訓醫護人員,善用現有的衛生中心,進一步延長服務時間,做好夜診和分流工作,病人的得益可能會更快見效。

除了購買服務,她認為,公私營醫療機構合作未來可以有更廣闊的空間,將來專科醫生有統一的資格認證後,可傚法香港容許私人執業醫生在公立醫院掛牌或做手術,更快補充政府專科醫生不足,同時給病人多一個選擇。只要針對病人增長比例,加強與鄰近地區合作,重點培訓某一科室的專科醫生,她相信還是有可能趕上離島醫院的進度。

一直以來護士的人員缺口更值得社會憂慮,本身是副護士長的黃潔貞認為,不少退休護士有豐富經驗,她們可以繼續在社區院舍、私人醫務所發揮所長,希望護士資格認證分級制度儘快推出,鼓勵更多專業人員重新投入職場。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
山頂新急診大樓落成初期,曾因新增人手未到位影響服務質素。

山頂新急診大樓落成初期,曾因新增人手未到位影響服務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