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現代手作生活 ──訪本地手作人Natalie Pun

手作人潘慧君(Natalie)就是眼前這位瘦削而嬌滴滴的女生,即使衣著多復古也毫無土氣,還沒畢業的她已經一邊讀書一邊自立門戶做手作,創立了自家手作品牌「NAT手作 ‧ 生活」。

10492177_811813098837943_8025491225159146428_n DSC_1504

講手作,不論畫公仔抑或織織復織織,今天同樣被視為藝術,或俗氣一點叫文創產品,然而回想上一輩那些工匠,無論擁有多精緻的手藝也只視為是糊口養家的生財工具罷了,她也同樣實際:「得閒諗理想,倒不如擔心自己下一餐著落。」你有你曲高和寡,她有她的親民現實。

文創路難行與否,或者視乎人如何走。Natalie去年理工學院平面設計畢業,父母著她找份政府工,她卻堅持用藝墟擺檔賣飾物、教興趣班、接飾物訂製與平面設計工作、去藝術博物館當兼職來證明做手作也能「搵食」。密食當三番,誰說不夠腳踏實地?「如果我有份極其穩定的工作,就可能抽不到時間做創作,所以留空間給自己很重要。做這行雖然工時浮動,但就現時工作情況而言,收入相信已比不少所謂穩定工作高。」在澳門,Natalie算是手作人之中幸運的一位,受惠於政府大推文創。

先說澳門藝墟,由2008年首辦至今已有七年,一年兩季,吸引不少廣州、台灣、香港,甚至馬來西亞的創作人參與。「有別於香港與台灣等鄰近地區,在澳門藝墟擺檔都是免費的,令擺檔門檻大大降低。」故此Natalie每年都去「趁墟」,販售自己畫的飾品,藝墟是手作人重要平台,更能與其他參加者交流心得,Natalie甚至獲外地團體邀請,參與中國和台灣的創意市集交流,見識世面。

對政府支援文創,Natalie更不諱言政府就如「爸爸媽媽」,社團就如「哥哥姐姐」。

「有人會覺得政府畀得唔夠,但政府不是應份幫你做所有事,最後都要睇自己;如果政府有相關措施支援文創,當然會接受,但如果政府支援不到,亦會選擇靠自己。」

她更樂見近年愈來愈多社團辦文創活動,亦曾經到娛樂場辦的市集擺檔,並謂其服務和照顧亦相當貼心。

「人生好快就過,在澳門只要願多作嘗試,搞文創絕不會搵唔到食。」Natalie毋庸置疑對前景100%樂觀,對自家出品亦信心十足。她坦言一個人也有其辛酸:「擺檔時往往會遇到許多較我年長的前輩,因同輩都有自己工作,有時亦要自己一人與其他團體籌備展覽,連物資也要自己搬。」不過,看看Natalie為自己安排的手作生活,似乎在澳門做文創只要能吃得開,長做長有並不太困難,這也是設計師的另一個生活可能。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