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瀨戶內紀行2】讓地方記憶永續保存

移動書 藝文爛鬼樓

文:黑黑

網址:https://aamacau.com/?p=4768

時間:2013年09月26日 0:00

在地創作(Site Specific)是「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最主要的作品呈現方式,與直接在直島、豐島與犬島上建美術館的福武集團不相同,策展人北川富朗更強調藝術的在地意義,如同他所策劃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作品本身如何呈現在地特色,如何與島上空間和生活關連,是他更為注重之事。

美術館為作品而專闢特殊空間,最極致的例子莫過於豐島美術館和地中美術館,空間與作品無可分割。前者美術館空間本身就是作品《母型》的一部份,是由建築師西沢立衛和藝術家內藤禮,以該地豐富的地下水資源配合建築設計而製成,在獨特的空間中,人們得以專注於天地間最微小的水滴之上,在小水滴中感受到自然的無窮奧妙和藝術家的智慧,後者為藏品──莫奈的一組《睡蓮》而建造一個相同的花園,栽植出相同的花草,美術館對藝術近乎頂禮膜拜──脫鞋而入,淨白如洗的空間,讓人心生虔敬。

北川富朗的策劃却需要藝術家很強的參與,他把作品推進民居和泥土之中,為重振鄉土出力,使用廢置破屋,或把作品放置於空曠田野之上,總是先呈現出對自然和本土文化的尊重, 然後才是藝術家個人的想法。藉着藝術祭,北川更想讓觀眾踏遍島上各處,在曲折的尋找過程中看到真實的風景──頹圮的房子,野地上叢生的向日葵,或與路上的村民和轉角的小雜貨店相遇,讓觀眾自己去體會島上生活狀況。每到一個島,我們拿着那本厚厚的公式書,總覺得自己像出發尋寶的探險者。

小豆島上「醤の郷」區風景

小豆島上「醤の郷」區風景

小豆島上前往「The Island Lab」途上

小豆島上前往「The Island Lab」途上

作品與空間脈動相連

藝術祭是三年一次,當中時間都用在籌備工作上,光是作品選址,已可看出用心,在抵達作品之時,空間總是最先引發我們的各式想像。
Christian Boltanski在豊島上的《心臟音》裝置作品就是一例,特別設在人跡罕至的沙灘之上。作品目前收集了世界不同地方3萬多人的心跳聲音而成,在黑暗中感受完作品後,走出戶外,耀眼陽光使人睜不開眼來,此時,白花花的海灘上,那順應自然徐緩起落的潮汐,與還在耳際間來自人體最深處的心臟音,忽然接通了,兩者原是浩瀚中相連的脈動。因為這一片海岸,作品更得以完整。

「心臟音」Christian Boltanski (豊島) 1

「心臟音」Christian Boltanski (豊島) 1

「心臟音」Christian Boltanski (豊島) 2

「心臟音」Christian Boltanski (豊島) 2

想像成真的空間幻術

島上許多空置民房被重新利用了起來,有些更是過百年的老房子,有些藝術家把整個房子作為作品來重置,在空間的改動上下了許多心思,像在小豆島的「迷路-變幻自在の路地空間」,藝術家「目」把一間不起眼的老町屋不動聲息地改成迷宮,櫃門打開是可望而不可到的另一處空間,穿越黑暗走廊,却發現自己原來正從另一房間的衣櫥走出來,錯置的空間改造把我們對固有的家居印象和生活習慣都扭轉了,同行的小朋友非常興奮,她們猜想靈感來自多啦A夢,果然!這一次藝術家把愛幻想的小孩對日常空間都曾有過的想像做成作品,像多啦A夢從百寶袋中變出戲法,藝術家與小孩的心是相連的。

迷路-變幻自在の路地空間

迷路-變幻自在の路地空間

另一個同樣以改造空間方式來完成作品的,是直島「Art House Project」(家計劃)中的一個作品「角屋/Sea of Time‘98」。這房子為具200年歷史的「角屋」,位於居民生活的主要地區本村,藝術家宮島達男經長時間與居民的溝通和調查後,把這間傳統老房子改造成一個完全不同感受,同時也與直島生活相關的作品。
老房子所散發的緩慢厚重氣息,藝術家以水來承載。從大日光中踏進屋內,脫鞋後,經工作人員提醒,才發現漆黑的廳堂內設置了架高水池,不留神的話真會踩進水中,人們沿着池邊而坐,安靜地觀賞漂浮其上,悄悄眨動的百多個LED數字燈。由1至9的數字,像是在往前,又像是在倒數,或跳動,或循環,令人凝神。每一組數字其實是一個計數器,由直島村民按照自己的生活節奏預先調校好眨動速度,村民對生活各有選擇,有人快活,有人慢活。我們坐在黑暗中看着水面上的數字閃動,像俯視着別人生命的周而復始,漆黑的水中同時也隱約反映出自己。

直島「Art House Project」(家計劃)-「角屋/Sea of Time‘98」/宮島達男

直島「Art House Project」(家計劃)-「角屋/Sea of Time‘98」/宮島達男

生活中的每個痕跡都是重要的

在藝術祭整體籌劃的用心經營之下,有些作品展現了經過長時間互動而來的理解和情感,不是藝術家的單方代言,或把作品放下了事。Site Specific與環境產生的不是美化作用,而是有機生長,作品在親身經驗時間打磨下有機形成,藝術家所付出的專注和時間絕不能少,因此藝術祭要歷時三年的準備才可進行。這也是瀨戶內藝術祭Site Specific的作品的最大特色,普遍讓人看到藝術家的專注心力和時間。

不少參與藝術家均以作品整理對島上觀察,有些以理性方式,花費大量精力進行考究工作。小豆島上,大阪建築事務所Graf所做的作品《小豆島カタチラボ》(The Island Lab)就是如此。Graf是協助奈良美智進行世界巡迴展覽的製作團隊,他們的熱情和活力在影片《跟着奈良美智去旅行》中可以看到,這次他們又將如何來呈現這過去曾是日本醬油四大產地之一,同時有着「醬之鄉」和「橄欖之島」稱號,但現已式微的小豆島。

《The Island Lab》特別設在已廢置的100多年歷史的「舊山吉醤油母屋」內進行。Graf團隊把這次調研報告式的展覽稱為「日常視點の交換」,屋內所見,他們為小豆島做了大量工作,展現的是各種各樣的地方研究,如地質、風向、水源、自然生態、動植物、生活文化和各種日常事物,展品包括石頭、蝴蝶、櫻花品種、放電影工具和樂器等,甚至還收集了島上的聲音,展品充滿多樣性。Graf的團隊以其建築設計的視點,把整個島上的生活形態都無比認真地納入長時間的調查當中,並對島民的生活習性進行分析,然後鉅細無遺地在展場中分類排列和說明。

OLYMPUS DIGITAL CAMERA

OLYMPUS DIGITAL CAMERA

OLYMPUS DIGITAL CAMERA

相對於其他藝術家以感性手法來呈現島嶼,Graf的團隊却選擇以精密的科學方式來處理生活記憶的份量,重新收集種種已然消逝的生活痕跡並使之變得如此形象和具體,能被看到、聽到甚至觸摸。作品看似冷靜却其實是對地方記憶的一份深厚回饋。

這正好切合了藝術祭的主題──讓歷史、文化與環境共生,島嶼的種種過往儘管已然遠逝,但藉着藝術的呈現,又將重新保存在人們的記憶之中。

訂閱每月紙本
根據記載,小豆島從前曾有約400家醬油工廠,目前只剩下21家。現在這一區的醬油工場及倉庫,已作為近代化產業遺產而被保存下來,為了對完整歷史景觀的恢復,這區的燒杉板式傳統木建築房子都修復了,牆上還有“有形文化財”的標誌。現在這一區規劃了『醤の郷+坂手港プロジェクト』,與直島『家計畫』相似,運用廢置了的醬油場和倉庫等,邀請藝術家進駐做作品,這區目前共設置了18個藝術作品與活動。

根據記載,小豆島從前曾有約400家醬油工廠,目前只剩下21家。現在這一區的醬油工場及倉庫,已作為近代化產業遺產而被保存下來,為了對完整歷史景觀的恢復,這區的燒杉板式傳統木建築房子都修復了,牆上還有“有形文化財”的標誌。現在這一區規劃了『醤の郷+坂手港プロジェクト』,與直島『家計畫』相似,運用廢置了的醬油場和倉庫等,邀請藝術家進駐做作品,這區目前共設置了18個藝術作品與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