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13年5月開始,《論盡》開始發行紙本月刊,力求豐富多樣,其中包括專題報道、時事分析、藝文評論、人物專訪及特約專欄等。我們秉持著獨立、公正、客觀的原則,對社會事件和議題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為讀者提供不同的觀點和思考。我們深信媒體的力量,希望通過我們的報導,為澳門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連接澳門新城A、B區的「新城A、B區行車天橋」交通方案(下稱AB橋),由最初規劃的海底隧道,演變成如今蓄勢待發的天橋設計,箇中突變引起社會廣泛討論。為何政府靜悄悄將原定的隧道方案改為橋樑項目?市⋯
選舉前後,特首岑浩輝多次強調自己「老澳門人」的身份以及對澳門的情感,從老街坊到逛超市、行遍本地的山山水水、大街小巷,無不展現出與廣大澳門人一樣對這片土地的熟悉及熱愛。上任兩個月後,他在一次訪問中⋯
試試在澳門街頭觀察大型垃圾桶外表,或走進任何一間舊城區的旅遊紀念品店,或許都會找到它的身影:一隻身上有愛心裝飾的黑色公雞。 本地人多喚它「葡國公雞」,旅客可能叫作「澳門公雞」,賭客則可能說:「澳⋯
隨著澳門近年高速發展,尤其是路氹大型建築林立,郊野及山林都不復以往平靜。來到農曆蛇年,本媒亦藉此探究目前本澳蛇的種類尚餘下多少、有否減少,生存環境如何? 本媒早前向市政署查詢本地蛇的種類數量、有⋯
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的「圓球人」神話裡,我們不是現在這個樣子——每個人有四隻手、四條腿、兩個面孔,背對背生長在同一個圓形身體上。那時候,這些「圓球人」力量巨大、行動迅速,甚至嘗⋯
「每一個星期去三次醫院,每次都要打兩針,針頭如原子筆般粗,順利就打兩針,不順利就打三、四、五針。」腎病患者的日常、洗腎的巨額費用、等待移植腎臟的煎熬,誰能看見? 《芳草如茵》略微晃動的鏡頭,捕捉⋯
用廣東話「吊鹽水」形容現時本澳大部分中大小企狀況並不為過,這句話亦常從商戶口中聽到。然而,這「吊鹽水」時期何時到頭? 農曆新年期間,本澳各處舉辦不少大型賀歲活動,包括花車匯演、煙花表演、年宵市場⋯
疫後兩年,賭收回暖,旅客回流。數字看似亮眼,但本地中小企仍步履維艱,面對經營成本高企、消費疲弱等困境,不少企業叫苦連天。新一屆政府在發表首份施政報告前,明言正積極籌備「三層式」方案助力中小企發展⋯
近年中小企經營慘淡,澳人消費北移,不少本地店主已用「捱」來形容每日開店,「捱」得過一天也不知能否多「捱」一年。為了救市,經濟及科技發展局頻推活動,繼「北區消費大獎賞後」後,再推「全城消費大獎賞⋯
農曆新春佳節,澳門迎來大批旅客,處處酒店、景點人潮洶湧,甚至迫爆巴士車廂。在傳統民生區,此等喧鬧景象即時「降溫」,當街當巷的「吉鋪」最為矚目。自疫情後,本澳的旅遊區和民生區生意兩極,儘管政府推出⋯
一、北上尋歡 還是落地生根? 「北上」,永遠都是不少澳門人最終極的選擇。無他,畢竟澳門一直都跟內地有著緊密的聯繫,人們星期六日過關到拱北買餸,走遠些少又可以吃農家菜,抵食又新鮮,這些低廉且平易近⋯
在澳門的體育界和傳媒界,甄慶悅是一個廣為人知的名字。他身兼數職,既是乒乓球教練,又是傳新澳門協會的會長、專欄作者,還曾擔任傳媒工作者、運動員等多重角色。近期,他更是積極推廣乒乓球運動,希望為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