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5月開始,《論盡》開始發行紙本月刊,力求豐富多樣,其中包括專題報道、時事分析、藝文評論、人物專訪及特約專欄等。我們秉持著獨立、公正、客觀的原則,對社會事件和議題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為讀者提供不同的觀點和思考。我們深信媒體的力量,希望通過我們的報導,為澳門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這場有數十人參與的講座,多國語言穿插,有聽眾的母語是越南語,但用廣東話或普通話交流;亦有來自菲律賓或印尼的聽眾,以英文或廣東話溝通。講座以普通話和英文為主,短短一小時的交通法規講座,充分展現了本⋯
與司徒輝做訪問,除了談音樂,還可聊寫作和歷史。二〇〇八年,他考入澳大中文系。以為對文學有興趣的他,卻遇到人生巨變。經過人生低谷後,他最終因不忍心捨棄自己還未完成的歌曲,唯有把下半生賭在音樂上,繼⋯
十月十三日的早晨,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管理委員會、在場工作人員、本次選舉中的唯一候選人和他的團隊,以及寥寥無幾、甚至連會場都沒有坐滿的398位選舉委員,準時齊集在投票現場。 經過一系列迅速⋯
一場只有四百零一人參與的特首選舉在本月十三日悄然落幕。雖然官方進行不少宣傳和祝賀,但大部分市民的關注度似乎不高,未見「普天同慶」。對於即將上任的特首岑浩輝——這位曾擔任終審法院院長近廿五年的人物⋯
第六屆行政長官選舉本月中落幕。坊間部分政治評論、議員、富商、社團代表、街坊等等,均似是十分看好司法體系出身的岑浩輝,除了擁有多年司法經驗、形象似是清廉之外,或者更使人信服的是他與政商各界均無瓜葛⋯
當了近二十五年的終審法院院長岑浩輝法官,本可安坐高位,歲月靜好等退休。世事總是萬千變,一夜之間,岑官臨危受命,脫下穿了幾十年的黑色法袍,放下鐵面無私、剛毅木訥的形象,改穿筆挺西裝,坐在講台前動之⋯
小時候,學校邀請任職記者的學長姐來校分享自己的就業經驗,他/她們曾說,做記者要有「鐵腳、馬眼、神仙肚」。但到我成為新手記者後,卻發現做記者不止有那三個要求。原來作為一名記者,還要面對很多從天而降⋯
今屆澳門特首選舉的最大看點,似乎是唯一候選人的出身與背景對澳門政治所代表的新意涵。有人認為是代表「京人治澳」、中央要「改土歸流」云云;亦有意見從家族政治切入,認為澳門的舊仕紳家族終要讓位新勢力⋯
在澳門的健美界,邱頌華絕對是一個名人,就連一般市民對他的名字不會陌生。但他的故事不僅是一段選擇以體育作為愛好和事業的歷程,更是一段充滿親情和轉變的感人篇章。哪怕他現已成年及出名,但回顧那段歲月⋯
暑假帶著小孩去加拿大的溫哥華小住了一個月,森林湖泊草地的綠色空間羨慕不來,但是一些城市的運作細節,確實讓我耳目一新,值得小城澳門借鑑,我們先來說說資源回收系統。 過去,溫哥華市在短短十年內,將資⋯
有關家傭的研究可見,世界各地的各種僱主共同關注的一個點是,害怕自己的家傭在休息的時候出門,會認識什麽人,會交什麽男朋友,會跟別人學壞、會懷孕,會影響工作。在澳門工作的尼泊爾朋友San告訴我,「你⋯
在「漫漫盡長夜的天邊星際」下,我們會做甚麼?當面對「一個人會在哪裡?所有人已在遠去」的窘況時,我們又該如何自處、再「振作」?作為本澳少有的獨立樂隊、已成立十一年司徒輝(BAND),多年來堅持非主⋯
自二〇一九年賀一誠當選約五年後,澳門即將再一次迎來行政長官選舉。這五年間本地社會經歷了大大小小的變遷,走過了帶給我們極大衝擊的疫情,中間曾封城、派消費券,也發生了令賭場貴賓廳聞風色變的「洗米華案⋯
延續往屆行政長官選舉模式,廣大市民繼續無權投票選特首,而遴選過程再次淪為獨腳戲。不過,今次領銜人選換上終審法院前院長岑浩輝。在區域融合、國家安全、疫後經濟復甦不均勻等前題下,究竟這位資深法官能為⋯
第六屆澳門特首選舉將於十月十三日舉行,已取得386個選委提名的終審法院前院長岑浩輝,無疑已踏上特首之路。然而,面對其內地成長背景以及與中央的關係質疑,岑浩輝強調自己是「老澳門人」,已在澳安家三代⋯
特首參選人岑浩輝在公佈參選特首前,曾任終審法院院長逾二十四年,惟於市民而言則遙不可及。回顧回歸以來終院曾處理的重大或具爭議的案件,其中岑浩輝曾以助審法官身份參與駁回「六四」燭光集會,以及民主派立⋯
新一屆特首選舉即將於下月舉行,結果似乎毫無懸念。特首選舉明明關乎每個澳門人的未來,但作為沒有投票權的大部分澳門人,能找到關心這場選舉的動機嗎? 二十至四十歲的選民為澳門的主力,同時是社會的活躍階⋯
即將出任下一屆行政長官(如無頭暈身㷫腳痛病)的終審法院前院長岑浩輝,別說普羅大眾市民,即便本地大部分有名的商界人士對其亦知之甚少。只能說岑官在法律崗位上非常稱職,克己慎獨,尤其在回歸前後熱得火騰⋯
為什麼《論盡》前期才討論過的主題,還要再討論呢?一個標準答案是,議題值得一再討論,另一個答案則是原定在當期寫的文章,拖到現在才執筆。而這兩個都是本文撰寫的動機。 《論盡》在第135期〈百年造人大⋯
澳門東南亞食物似乎是一種符號,常被用以代表這座城市在全球化蔓延下日常生活中的「多元文化」。這些充滿異國風情的味道與本地食材及烹飪技巧相碰撞,彼此間相互融合,吸納的過程夾雜著本土化的過程,使「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