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 時代群像──澳門人的集體身份認同

誰是「澳門人」?當我們自命「澳門人」時,我們是根據甚麼來決定,自己就是「澳門人」呢?以上問題所帶出的,正是本文的核心:澳門人的身份認同。當我們認同了「澳門人」這一身份時,意味著澳門人身份背後,正潛藏著澳門人的身份認同。當我們追尋澳門人的身份認同時,它,應該如何構成?

以民間的眼光看澳門生態保育——專訪「沃門生態沙漠掙扎日記」專頁負責人 2021年11月26日|文:未熄|https://aamacau.com/?p=81845

近年澳門城市急速發展,也引發了社會對於生態議題的危機感。除了各種專業人士外,在民間也有很多倡導者正在默默無聞地進行教育工作,希望可以推動社會大眾認識,從而珍惜生態,加入保育的行列。 近期在網上有⋯

當我們認同了「澳門人」這一身份時,意味著澳門人身份背後,正潛藏著澳門人的身份認同。當我們追尋澳門人的身份認同時,它,應該如何構成?
澳門人身份認同的想像空間 2021年03月11日|文:論盡者言|https://aamacau.com/?p=71286

誰是「澳門人」?當我們自命「澳門人」時,我們是根據甚麼來決定,自己就是「澳門人」呢?以上問題所帶出的,正是本文的核心:澳門人的身份認同。當我們認同了「澳門人」這一身份時,意味著澳門人身份背後,正⋯

楊鳴宇稱,紅窗門街有屬於菲律賓人的完整生態圈,例如餐廳、髮廊及教堂等等。
被敘述的澳門是別人定義的澳門 2021年03月11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71285

「澳門」應該如何被敘述?澳門的故事又該如何被訴說?別人用盡渾身解數精湛演繹或精彩闡釋的澳門,在學者楊鳴宇眼中都是「別人定義的澳門」。「澳門」或「澳門印象」到底是什麼?澳門人的身份又是什麼?楊鳴宇⋯

澳門文化評論員李展鵬著的《隱形澳門:被忽視的城市與文化》。
讓隱形的澳門健康現形 需要澳門人講述不同的故事 2021年03月11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71284

在「兩岸四地」當中,澳門長期被忽視,甚至人們經常只會說「兩岸三地」或「中港臺」,彷彿澳門並不存在一樣。澳門土生土長的文化評論人李展鵬形容澳門是一座「隱形城市」,不論城內還是城外的人們都對澳門視而⋯

澳門街頭的手寫字、手寫招牌。
澳門「字」如何覺醒? 2021年03月11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71295

 由澳門字開啟一段探索澳門本土文化的旅程。當我們在思考如何定義澳門或澳門人時,或者我們更應發掘屬於澳門本土的故事及文化。 由澳門字體設計學會舉辦的「澳門字傳系列活動——中西字藝展」,展出多幅莫⋯

身在香港的Dora好想念紅窗門一帶的東南亞美食。
飄泊的根 流動的身份 2021年03月11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71293

若以是否擁有澳門特區護照,就理所當然認定持有人對「澳門人」這個身份有所認同的話,未免太過想當然了。對澳門的情感、這小城的文化、價值傾向或更影響城內人對其身份的確定。內地出生、在澳門度過了高中及大⋯

新馬路曾為澳門重要的商業街,隨著社會發展商業重心遷移,但仍珠寶店林立。
文化融合 難以辨識的身份認同 2021年03月11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71294

關米高(Miguel Khan)是一名土生,其祖輩來自果亞,印度境內的前葡國殖民地。憶起爺爺講葡文時,其獨特的果亞口音有時被大家取笑,Miguel在訪問時提起亦忍俊不禁。 Miguel可以有很多⋯

澳門的松山燈塔是世遺景點之一。燈塔於1865建成啟用一直至今仍為遠方船隻引領方向。
傷城記 2021年03月11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71292

 究竟怎樣的城市才能令年輕人安身立命?曾在港澳讀書、生活及工作的Bella (化名)分享其對兩地的觀察及思考,或可讓生活在澳門的人再思我城。 Bella今年在本地一大學的新聞系畢業,因之前有過⋯

Julie表示,她和老公在澳門過十個年頭,澳門早已是他/她們的家。
美好十年 澳門已是我家 2021年03月11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71297

澳門有過十萬來自各地的外僱,其中從事家傭助理的多來自菲律賓、印尼及越南。在這些外僱眼中澳門是讓他們脫離困境的地方,亦有不少僱主及僱員在長年互動下,產生家人般的情感;不少外僱將這小城視為第二個家⋯

沃克.埃文斯(Walker Evans) 《American Photographs》。相片由方言社提供
淺談 Walker Evans 與 《American Photographs》中的影像敘事 2021年03月11日|文:方言社|https://aamacau.com/?p=71296

今次我們介紹的攝影書《American Photographs》是美國著名紀實攝影大師沃克.埃文斯(Walker Evans) 的攝影作品。在那個攝影不被主流完全承認為藝術的時代中,埃文斯這部作⋯

香港記者林茵所著的《教育不止一條路》。網上圖片
教育不止一條路 2021年03月11日|文:初雁|https://aamacau.com/?p=71290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這是小時候學校常對我們說的一句話。隨年歲漸長,發現這句話不是錯,但雖然成年人皆將之掛在嘴邊,他們卻同時有一套與之理念相反的衡量標準——如果每個人都是獨特的,為何每個學生都要⋯

最後使者引魂至天界,父母與女兒告別的畫面。身邊的小觀眾們紛紛反應:「我不喜歡佛祖,神明面無表情,就帶走她。」唉,如果父母沒見到佛祖和仙女,就更難告別、更不放心公主的「離世」了。《輝耀姬物語》(高畑勳導演。 2014年,吉卜力公司)
故事與救贖:「我在半路丟失了自己的孩子。」 2021年03月11日|文:川井深一(井井三一繪本書屋)|https://aamacau.com/?p=71289

今天我想要分享兩個古老的故事,但故事被講述的時間太久遠,人們幾乎忘記該怎麼心碎。 《漢賽爾與葛麗特》 (文:尼爾蓋曼,繪:羅倫佐.馬托蒂) 《糖果屋》是為大家所知悉的故事,去年大塊出的中文版,是⋯

該書以第一身經驗敘述工地勞動者的故事,長期不為人所知的生存狀況,工地惡劣的勞動環境以及種種體制的漏洞與黑暗。
勞動者的悲歌──《做工的人》 2021年03月11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71283

《做工的人》是2017年出版的書了,但到今天仍在一些臺北的書店中佔據當眼位置。近幾年此書一版再版,去年更改編成電視劇,播出後引起很大反響,甚至被譽為最佳台劇。為何一本寫實反映臺灣工地工人的書,竟⋯

不是自殺而是「他」殺 2021年01月31日|文:聞祥|https://aamacau.com/?p=69927

近日台灣、澳門出現不少學生輕生的案件,最叫我唏噓是前日(29日)墮樓的十四歲女學生,以我所知,她所就讀的學校正是我的母校,正是大多數澳門家長眼中的名校,在我就學時已有不少同學說「讀死人」,令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