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故事】
理想與現實,社工等於派禮物?
今期我們將訴說一個個社工的真實故事,在政府大灑金錢背後,為何前線社工的無力感與日俱增?想幫的人還是幫不了,有的甚至心灰意冷離場?為何政府投放越多資源,社會服務反而變得浮面、短視又勢利,只能跟隨官方資源起舞。是誰拔掉社工的翅膀?令他們變成一群終日埋首文件、跑程序、追資助、趕Qoute的「業務員」?
X
【人物】
誰拔了社工的翅膀 —— 兩代社工對談
【社區起義】 同是喵狗守護人
甘地說過:「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就看它怎麼對待動物。」當我們的立法會議員將動物的生命視作「低人一等」,民間多年來一直有不少有心人想盡辦法救助流浪動物,透過網絡連結的力量,動物義工籌集更多資源去進行拯救行動,謹以今期專題向他們致敬!
【綠色生活】古樹十年,今昔對照-澳門的樹(一)
對於樹的保護,我們有許多疑問和不解,而這些都是對城市發展相當重要的問題, 因為從對樹木的保護方式中,便可以看到這個城市的人文素養與對文化的重視程度, 究竟如何。 接下來,《論盡》將分幾期探討有關澳門樹木的問題,望能引起當局及市民更多關注, 更望能儘快為保護樹木而立下具約束力的法案,使小城的樹木能受到適當的重視, 願鬱鬱蔥蔥之景,長伴市民身旁。
【藝文爛鬼樓】
教育在日常(二)—「鄉師自然學校」與「種籽計劃」
我們前往香港鄉師自然學校,參與了由師生家長共同籌辦的「屯屯市集」並與小雨校長進行訪談,了解學校如何 進行不以「達標」或「訓練」為教育內容,而以自然為師、讓孩子們敬天愛人愛 生命,又是如何在教學中讓孩子們獨立,建立民主自治的校園氣氛,驚見體制外 教育工作者的教學熱情;同時,十位臺南「種籽計劃」的志工教師來澳,分享在本澳少見的大學生志工團隊,分享他們如何察覺城鄉差距的教育問題,然後從社區需求設計與制式教育不同的教學內容,促使臺南玉井的小學生們找到自己與社區的聯繫,發揮孩童個人的影響力。
售賣地點:http://aamacau.com/?p=7737
訂購表格:http://aamacau.com/?p=3847
廣告聯絡:[email protected]
作為教育工作者,常有前路茫茫之感。學生永遠不盡如人意,教改總在兜兜轉轉。在香港,卻有這麼一所學校,把一切推倒重來。讓教育回到理想主義,不用單一分數衡量學生,鼓勵創造、培養自主,讓學生參與規則的制⋯
十名在臺南讀書的大學生,一年前因為看見臺南郊區與市區嚴重的教育落差,開始規劃一場微型社會行動—— 種籽計劃。這個志工團隊,透過實踐與制式教育非常不一樣的方法與內容,解決臺南玉井郊區小學生的教育問⋯
2015年開始沒多久,我看了台灣獨立樂團Cicada一場很精彩的音樂會,本來我是以一般樂迷身份從澳門飛往台北觀看,音樂會結束後卻突發奇想,既然已來到台灣,何不嘗試找他們做個訪問?於是便透過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