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專題】今年十二月,第四屆行政長官就要宣誓 就職,如今,選舉行政長官的四百名選委即將產生,但當選
尋找六四的意義,在澳門,不但是悼念青春、有理想生命的
【特別專題】
1. 自己的小城,自己救。──反「離補」法案特稿
http://on.fb.me/1ka6KaH
2. 澳門,光輝五月
http://on.fb.me/1ka6Lve
【人物專訪】一個見證「六七暴動」後澳門市民在新馬路遊
【歲月留情】祥安文具店,73年歷史;老闆梁星照,今年
【藝文爛鬼樓】為什麼文創(三):時裝是目前政府主推的
【旅遊專題】政府、社團在這舉辦着各式各樣的嘉年華活動
紙本售賣及派發地點:https://aamacau.com/?p=7737
「作為立法會主席,只要符合基本法規定的人士,我們都應支持他出來參與特首選舉,這是我的態度。」正當建制派忙於向行政長官崔世安「表忠」支持他連任之時,作為建制派高層的立法會「一哥」賀一誠卻保持「中立⋯
尚有數月時間,便到第四屆行政長官選舉,然而,到目前為止,僅有現任行政長官崔世安表明將「競選」連任,並得到一眾建制派「表忠」支持。澳大政府與行政學系副教授余永逸說︰「大家都不會再猜誰是特首,現時都⋯
第四屆行政長官選舉還有三個多月就舉行,現任行政長官崔世安已於早前表態有意爭取連任。回顧崔世安過去五年任期,有人認為他的工作十分辛苦,亦有人認為他毫無政績可言。 特首選舉臨近,論盡媒體邀請到立法會⋯
這次論盡的「民間特首選舉」,總票數只是社會科學調查最小基數的一半左右,並未要求填寫者填報個人變項,例如性別、年齡、職業、教育程度等,而且也沒有作隨機抽樣,而是靠網民自己填報,但相信仍然能反映部分⋯
八九年的歷史遺產 二十五年前,資本主義陣營與社會主義陣營全球抗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政治危機首先在資本主義陣營的邊緣地帶爆發,菲律賓人民抗議政府貪污腐敗,發展到以血肉之軀阻擋軍車,最後達致以人民⋯
【編按】在25年前北京發生了席捲全國的民主運動,亦牽動著澳門人的心!當年,陳煒恆是廣場上唯一的澳門記者,見證了這場波瀾壯闊的民運。於二零零五年發現患上肝癌,翌年,他病中完成《不容青史盡成灰──八⋯
四分之一世紀對於歷史是短暫的,但對個人而言是漫長的。在這段時間,我從未忘卻1989年的「天安門六四事件」,因為「忘卻」是對良心的背叛,是對一代中國人和歷史不負責任。 1989年春夏之際,留學葡萄⋯
已故香港支聯會主席司徒華曾經發表過他對「六四」事件的看法:「不想回憶,未敢忘記。」對於很多在八九六四當天,留守在電視機前看著解放軍屠城的澳門人來說,司徒華先生的話也可能是他們的想法。 我是俊龍⋯
還記得初中畢業前夕,思想品德老師拷了一部記錄片給我,名字叫《天安門》。那是我第一次完整地通過影像了解「六四」。我為民眾在鎮壓前向軍人送蔬果的畫面而感動痛哭,也為柴玲在錄像機前大喊「我知道這次一定⋯
2014年,春夏之交發生的這場風波,將會寫進澳門的歷史,改變小城的未來。 這個小城,犧牲所有住民的生活品質、尊嚴、空間,讓自己成為「貪官土豪」搬弄黑錢、尋歡作樂,發洩所有低俗情趣的「樂園」,換來⋯
網上組織「澳門良心」發起「反離補.反特權」的「5.25」大遊行,強烈要求特區政府撤回「行政長官及主要官員的保障制度」法案(簡稱「離補」法案),遊行超過兩萬人參與。而江門同鄉會亦幾乎同一時間發起支⋯
若是平日,這兒早上只有路過的寥寥幾人。夜裏,這兒則有不少南亞人士聚集,喝喝啤酒,唱唱歌,閒聊生活;青年人踢球,小朋友踏單車,大人則在遛狗。如若烈日當空或是傾盆大雨,這兒更是人跡罕至。然而周末一到⋯
祥安文具店,73年歷史;老闆梁星照,今年84歲。這年5月,祥安文具店要結業了,原因是「沒人接手」。五十年代開始於店內幫忙,祖上幾代均經營紙料文具的梁星照形容道:「文具就像米飯,像糧食一樣,日日都⋯
80年代一部衣車不知養活了多少個家庭,不妨問問你阿媽。當年澳門紡織製衣業在配額制度保護下發展得極其蓬勃。看著文化局的「時裝設計樣版製作補助計劃」,有誰想到澳門的成衣出口曾經佔出口總值八成?政府推⋯
能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小店,是很多年輕人的夢想,尤其對眾多創意工作者而言,更是渴求一個可以銷售自己產品的地方,但獨立時裝設計師Ella坦言:「開舖唔係件容易嘅事」。 現為自由設計師的Ella,畢業⋯
與Ella背景非常相近──同為理工學院設計系畢業生,之後亦有修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的時裝設計課程,但Sony和Faye 的際遇則有所不同,當時他們已創辦了自己的小店mush.Room,先在國華⋯
從「5.25」大遊行到「5.27」包圍立法會,澳門人創造了本地公民運動的歷史。經歷了「5.25」大遊行的壯闊洗禮,澳門人顯然更有自信、力量更大,為自身的權益、為本地的公共議題坦然抗爭。5月27日⋯
因為上學的關係,我常常走在港澳兩城之間,我從沒有察覺我的身體已用上非習慣的速度,與兩個城市摩肩已過,只是日漸覺得,那些路上的經歷是如此的相似,以致我有時也無法辨認地方的特性,這種經歷不但來自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