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逢周二,傳說中的爛鬼樓會在「論盡媒體」虛擬空間出現,歡迎聚眾圍觀。藝術教育文學創作藝評影評城市議論旅行書寫,凡生活種種與文化連結的,皆可被捕捉定格。在城市金光幻象背後,期望文化與文字逐日沉積,落地生根。未來是浮華還是昇華,城市種種,皆在一念之間。
歡迎投稿,以文字圖像書寫我城。
「劇場搏劇場」踏入第四年,從去年「慕拉士戲劇村」的概念,擴展到愈見民營藝術節的活動規模,「劇搏」的主辦目標之一,更明言「連結多個藝團聯合主辦,並成為自家劇場每年的固定項目,持續每年舉辦,慢慢發展⋯
位處韓國東南邊的安東市,往西行數十公里,可抵達2010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河回村」。村落得其「河回」之名,因地理位置的洛東江在此拐了個大彎,以S型環繞,好似萬物本源的太極圖象。她也像是浮於水面⋯
人總是希望安定,以為有一個穩定的工作便會做到退休。可是沒有人會知道,十年,甚至五年後自己會在哪裏,會做甚麼工作。 1990年代,澳門的建築工人流行去台灣工作,我爸也去過,他們住的是工地睡鋪,吃的⋯
《日落是我對你的感覺》的名字本身聽起來相當情緒化,大概就是想像日光雖已昏黃,卻沒有完全消逝的一種浪漫又沉鬱的感覺。實際上,這演出的外文名“Amsterdam Études”(直譯「阿姆斯特丹學習⋯
那一年,因為放不下某些事,厭倦了某些人,厭倦了生活,甚至厭倦了這個地方,再加上周遭人和各媒介的渲染下這裡剎那變得猶如死城,同時間你會發現身邊的朋友對那個寶島的民主自由、風土人情開始充滿無限的想像⋯
先此聲明,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實屬巧合,不過如果你係都要對號入座,覺得影射你,咁就只怪你作賊心虛! 話說,這故事發生在一百年後,一個距離地球十九幾億萬光年的星球,叫做瑪膠星,呢粒瑪膠星是一⋯
施援程《我是你的全部》:造「貓」實為未竟之業 《我是你的全部》由本地策展人施援程製作,講的是貓的生活點滴,題目應是施氏想像愛貓對她說的話吧。題材貌似信手拈來,卻難以處理。貓是如何觀察人及感受環境⋯
盧家大屋、鄭家大屋、葉挺故居、孫中山紀念館……澳門的名人故居多不勝數,但屋內的展品都沒幾件,陳設亦數十年如一日。除少數因屬世遺建築而遊人如織外,大部分都門可羅雀,甚為冷清。 根據澳門統計局的《市⋯
2016年6月30日晚,在舊法院觀看的這一場由香港劇團「Inspire Workshop」製作的《愛比資本更冷》,對我來說,算是一次特別的劇場體驗。 一進場,觀眾被安放在原本常用作舞台的中間位置⋯
2016的歐國盃,由分組賽打到現在(寫稿時是4強階段),可算是一屆平平無奇的決賽週,雖然一改賽制,讓更多國家可躋身決賽週,可是,其實是更多實力不足的隊伍進入了決賽週,面對着明知打不過的對手,多數⋯
當我們談及「融合」或「共融」的時候,除了政府的教育、福利制度或一些配套設施等,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身心障礙人士的接觸機會又有幾多?對他們的生活狀況及面對的困難,我們可以知道多少?即使聯合國的《殘⋯
旅遊作家羅根‧沃德在2000年的時候做了一場生活的實驗,在現代生活遇到各種問題的時候,在很多人對城市文明感到焦慮的時候,去歷史中尋找原因。他選擇了1900年,那個年代的人點油燈、打井水、養羊養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