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逢周二,傳說中的爛鬼樓會在「論盡媒體」虛擬空間出現,歡迎聚眾圍觀。藝術教育文學創作藝評影評城市議論旅行書寫,凡生活種種與文化連結的,皆可被捕捉定格。在城市金光幻象背後,期望文化與文字逐日沉積,落地生根。未來是浮華還是昇華,城市種種,皆在一念之間。
歡迎投稿,以文字圖像書寫我城。
「不好意思,反送中或其他政治議題都不能做。」我收到出版方這樣回覆我,然後我被他們 DQ (Disqualify)了。 大約四個月前,一個自詡為出版 Zine 的澳門藝術團體,邀請我做一本 Z⋯
排練場內,《未境作業》的演員圍圈而坐,準備互相分享個人經歷。「你想笑就笑,想哭就哭吧。」編導說罷,一位澳門演員就站到圓中心開始用急速的節奏分享。《未境作業》編導莫倩婷、Mich⋯
兩群互不相識的人,各自具有不同的身心障礙狀況。第一天碰面,從音樂與肢體動作開始暖身,逐漸成為同一個群體。聽起來不太可能的事,在劇場裡卻成立了。 這是《未境作業》的工作方式: 把兩地的演員放在一起⋯
老實說在懂事以前,我從來不曾停下來觀看過下環街,現在回想,我都不自覺地跟着她走,不,應該說是她總牽引着我,守候着我的成長,在同一條街上,虛無地來來回回穿梭。當長大後忙於生活和工作,經過不同的城市⋯
甫進場,一幅被碎掉再重新黏合而成、充滿童真的圖畫即映入眼簾。圖畫被細心地修補,但始終留下了破碎的痕跡。破鏡未能重圓,滿滿一地的紙碎更是令人在意。 展覽「回家」(簡稱)的展場是一個由舊民宅改建而⋯
1.身體有記憶經驗的能力 沒有人是不能拓展身體經驗的, 那根本是一種生存本能 人本來就需要活在同時間接受數百種不同訊息的環境,但人為空間根本不可能創造出大自然的給予。 &nbs⋯
「春天有鮮花開放,夏天有燦爛陽光,秋天葉子會黃,冬天白雪茫茫……」伴著營歌,望著窗外——樹木盡情伸展身軀,未曾有過修飾的痕跡;蝴蝶撲閃撲閃翅膀,迎接五湖四海的朋友;村巴在山路中顛簸前行,帶著⋯
台灣劇場導演王墨林(下稱大墨)的《雙姝怨》,不是可以從主結構來說明一個故事從而獲得主旨。而是從幾個角度切入,這幾個角度乍看之下看似互不相干,其實是互相牽扯依靠,缺一不可,應該不只是牽連,而是像傳⋯
十月一日因事往港,這一天,雖然香港政府禁止了遊行活動的申請,但沒有宣佈戒嚴,假日裡行街、購物、訪友是很自然的事吧,然而,香港政府不是這樣想。它為了不讓人們上街,先關閉多個主要地段的地鐵站,巴士也⋯
《海盜婆》這部劇作的有趣之處,不只在於別出一格的情節、物盡其用的道具和遊走路環的觀演模式,更重要的是創作團隊,滾動傀儡另類劇團(下稱「滾偶」)的視角,的確跟很多人不一樣。 《海盜婆⋯
澳門劇場圖書室現正進行「澳門劇場文件展」。展場內,靜靜映入眼簾的是白色的牆、白色的桌子、還有上面一疊疊白色的文件夾和信封。逐個逐個翻開,發現裡面都是九十年代的劇場場刊。展覽介紹寫道:文件不會無故⋯
排練場裡,演員們在奔跑、打圈,用力以身軀表達一幅幅在城市中幾乎隱形的勞動者群像。他們互相擠開同時竭力填補彼此間的空隙,隱隱地說著行業的實相。門外燦爛明媚的陽光稍稍照進室內,場內穿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