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95x197.jpg)
《革命偶像暴走騷》 經過本土遺產的《風來運轉》、穿透生死的《聽你的.走我的》以及虛實交錯的《虛域》,《革命偶像暴走騷》這個不斷消費自己到想死想吐的節目放在最後觀賞,似乎也恰巧為這整篇文章串了結語⋯
「時間是用來流浪的,肉體是用來享樂的,生命是用來遺忘的,靈魂是用來歌唱的。」 ──吉卜賽歌謠 十九世紀末的俄羅斯鄉下莊園一群自怨自哀者的人間劇場,變身為二十一世紀初冰島度假屋一群不上不下文藝工作⋯
著名導演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Wilson)為澳門藝術節帶來愛爾蘭劇作家貝克特所寫的獨腳戲《最後的錄音帶》。作品講述卡拉普在七十歲生日那天聽著三十多年前製作的錄音,並如以往般以錄音帶記錄⋯
越劇牡丹亭,浙江的杜麗娘好漂亮,正如溫飛卿言「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 是夜,美人華服清音雅韻,朗月輕風妙景高朋。 杜麗娘啊杜麗娘,躲在你身後到底有幾人?究竟有幾多演員,下了幾多苦功,才成就你⋯
當演出的名字開宗名義說「劇場」本身就是有所殘缺、功能不完整,甚至提出對廢掉、禁用劇場本身的挑釁時,那觀眾或戲劇評論人,要如何定位來看待這件藝術事件? 這是我第一道要問的問題。亦正因如此,我不想以⋯
即使在這樂於打破權威的年代,有些「品牌」依然難以取代。莎士比亞之於劇場,自是其中之一。今年適逢莎翁逝世四百周年,莎劇自然而然成了各家藝術節無法忽視的策展主題。若拿台灣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
由文化局主辦第二十七屆澳門藝術節將於四月三十日到五月二十九日盛大舉行,以「時間」為主題,「重塑想像‧感受時代氣息」為宣傳口號,喻意表演藝術經歷千百年的發展與變更,經典作品在增添時代氣息後,幻化為⋯
私評今年的澳門藝術節,演出可看性高:本地作品的出脫、國際演出的前衛性,配搭講座、活動、工作坊,甚至是場刊內容的設計,以及在地獨立劇評的質量,還有舞台上下外埠本地的合作對話,都讓我感到耳目一新、心⋯
兒童偶劇《石頭雨.海之歌》 足跡 29 / 05 – 01 / 06 舊法院大樓 整件事源於2012年的「送海:海洋文化交流計劃」,那次做 了十多場面對小學、幼稚園的海洋繪本工作坊⋯
尤金•奧尼爾在晚年才開始寫作《長夜漫漫路迢迢》這一劇本。奧尼爾夫人的說到當時劇作家的寫作情況:「我總忘不了他在寫作過程中是怎麼受罪怎麼、折磨自己。每日他從書房裡出來總面容枯槁,有時還兩眼哭得通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