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k
澳門
非遺.四地(下) 2023年7月17日|文:記者K|https://aamacau.com/?p=103012

【本文接續:非遺.四地(上)】 相對兩岸,香港及澳門「非遺」項目雖較少,但兩特區的「非遺」各具本土特色。然而,四地在保育方面皆危機並存。 香港保育「非遺」經驗 香港特區政府在二〇〇六年《公約》生⋯

122 非遺忘紙本月刊
回應台澳門情勢報告 國台辦:決不允插手澳門事務謀「獨」 2022年1月7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83299

台灣陸委會於澳上月底發表《澳門移交22週年情勢研析》(下稱:報告),批評特區政府政治運作更趨保守,國家安全觀鑲嵌行政體制。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今(7)日回應,決不允許任何人插手澳門事務和謀「獨」⋯

即時報道
機智的「媒體實習」生活:澳門篇 2021年12月18日|文:記者小安|https://aamacau.com/?p=82579

目前在北京就讀傳播學科的陸同學,從今年八月開始在澳門的電視台當實習記者已超過四個月,主要負責的工作是新聞採訪以及撰寫。 陸同學從一開始就打算回澳門實習,因為打算未來自己會留在澳門長期發展,所以想⋯

2021-12-17 機智的「媒體實習」生活專題報道
澳珠同時修緊出入境防疫措施 2021年8月3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77682

  本澳一對夫婦在珠海核檢呈陽性,其兩名子女核檢亦初步陽性。珠海當局宣佈,調整珠澳口岸疫情防控措施,根據珠澳聯防聯控機制和疫情防控形勢,晚上 8時起,經珠澳口岸出入境人士須持 24小時⋯

即時報道
指澳門充滿人情味 各種利益盤根錯節 岑浩輝︰司法官要避免出現可能被利用 2020年10月14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65700

終審法院院長岑浩輝在司法年度開幕禮上致詞時表示,葡萄牙的法律制度不僅其所根植的道德倫理、價值觀念、習俗和文化底蘊,以至土地面積、人口數量都與澳門存在巨大差異,一國兩制在澳門實施進入中期,有必要認⋯

即時報道
傳協聲明︰ 冀各方尊重新聞自由及澳門自治職權 2020年3月23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60088

  就中國政府近日對美國打壓中國媒體而向駐美媒體採取的反制措施中,涉及的3間美國媒體記者在澳門從事傳媒工作將被受限制的事件,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下稱︰傳協)表示關注,當中憂慮澳門特區應⋯

即時報道
關注澳門世遺保育狀況 世界遺產委員會通過決議草案 2017年7月7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40562

澳門文化局代表隨同國家文物局代表團出席在波蘭克拉科夫召開的第 41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藉以了解不同地方的文物保護狀況,吸取相關經驗,作為本澳世遺保護工作的借鑒和參考。 世遺中心提出的決議草案包⋯

即時報道
澳門與德國居民互惠自助過關已達共識   2017年3月20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38376

  立法議員關翠杏提出書面質詢,要求交代會否擴大自助過關通道的適用對象提升通關效率。保安司司長辦公室回覆時表示,本澳保安當局正與新加坡及德國洽談居民互惠使用自助過關措施,其中與德國在執⋯

即時報道
譚司觀摩奧運會被質疑公費旅行 葉炳權︰不能這樣看待政府行動 2016年8月8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32931

澳門沒有運動員參與奧運,但社文司長譚俊榮就拉大隊去巴西出席奧運會開幕式,被質疑用公帑去旅行。社文司長辦公室主任葉炳權受訪時說︰「唔可以用呢個角度去睇政府每一個行動,對澳門發展有用,用益先會用(公⋯

即時報道
中央默許廉署告貪曾? 余永逸:開先例 離任後同樣追究 2015年10月5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22588

香港前任特首曾蔭權「涉貪醜聞案」有最新進展,廉署經三年調查後,終控告曾蔭權兩項「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名,今日下午被提堂。事件引起港澳社會熱烈討論,坊間更猜測,中央可能有份「出手」打貪。澳大政府與⋯

即時報道
第2季經濟收縮26.4% 2015年8月31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21527

統計局公佈,第2季本地生產總值按年收縮26.4%,跌幅比首季擴大1.9%,亦是連續第4季出現經濟負增長,顯示經濟繼續調整。統計局指,經濟收縮主要由於第2季服務出口下所致,當中博彩服務出口按年減少⋯

即時報道
Default Thumbnail
我愛澳門 2015年6月16日|文:陳彥蓓(投稿/初一學生)|https://aamacau.com/?p=18621

你,不是我的家鄉,但我愛你,澳門。來到澳門的時候,我六歲,我的新家雖然不大,可樓下的水果攤檔、麵館,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記憶中。賣水果的人、麵館的老闆,都記得來過的客人,對他們就像老朋友似的,不計較⋯

半島裡外藝文爛鬼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