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 三行工人為主的長期失業者在澳門三角公園聚集後,立即要求上街遊行。在立法會議員吳國昌勸導下,遊行行動延至5月7日才舉行。 2006 共八個團體參與是次遊行,遊行人士主要是草根階層及弱勢社⋯
由論盡媒體及澳門觀察報合辦的《四校聯招的疑惑》論壇,於2 月16日下午2:30-5:00 於論盡媒體進行,當日邀請嘉賓有(按發言順序):陳美玉博士(教育學者)、鄭洪光先生(中華教育會副理事長兼秘⋯
對於自幼在中國大陸受教育的我來說,澳門的教育自有它新鮮有趣且較優越的地方:學生不用從早到晚困在學校,有更多參與社會的機會,課外活動也更為豐富;教學的方式較為多元化,如文科的功課常採用小組報告的形⋯
四個月前,我踏進校園、執起教鞭的第一日。同事跟我聊到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她說,永遠別跟同事說「那個學生其實沒那麼壞」。因為,這句話幾乎就等於是在暗示:「只是你不懂教而已。」 然而,大概是新老師的⋯
覺醒之路 現代教育存在各種光怪陸離的風景:例如沒有夢想的人,在舞台上說著夢想的事;人被編號,以便在打卡、點名、打卡之中獲得產值(而非個人價值);例如企業或政治權力介入,鼓吹「辦學是一種企業化經營⋯
想想看,如果學習器樂卻沒有樂器,學習舞蹈但沒有體驗節奏的引導,學習寫作則沒有善用詞彙的意識,你可以期待這樣的學習結果達到甚麼樣的素質水平? 我們的社會有一類怪獸成年人,他們少有以「拉小提琴會影響⋯
我們一般稱書寫採用的文字和說話選取的言語為「語言」,準確一點說是「文字語言」。 不論是書面語還是口語,文字語言是推理形式符號體系的人類溝通工具,因為我們是通過結合一個「文字符號」單位和一個「語音⋯
當被要求編寫一個正規的教案時,今天不少學校藝術科教師會列出知識、情意和技能的教學目標 (當代更重視學生主體參與的課堂活動學習結果,把面向教師以他的教學行為為目標的陳述模式,改以呈現學生主體性學習⋯
除了教師五一站出來,提出對教育政策和專業職程的關注外,遊行隊伍當中,亦有學生輔導員在五一上街,反映社工人員同工不同酬問題。 津助方式 八十年代開始,當局透過機構給予社工人員津助,但沒有規定機構發⋯
2007年首次有數十名教師,在國慶日參與遊行,當時社會各界普遍對參與遊行的人士存在標籤,更質疑教師上街目的只為加薪。事隔幾年,超過五百位,人數佔全澳教師總人數約八分一的前線教師,透過互聯網號召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