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k
戲劇
用符號各訴城市想像 ——記《名園茶聚.遠舶之城》 2024年11月27日|文:IBIS|https://aamacau.com/?p=115948

下筆之時,演出已經結束。在活動盛事特別多的11月,呷一口茶的閒情彌足珍貴,品一台戲更要下足功夫。在全球化的今日,城市藉文化與外地交流又或攀比,同時透過文化為城市塑造形象、營銷形象;而反過來,文化⋯

即時報道藝文爛鬼樓
向想像和好奇出發的一場城市夢遊 ——足跡新作《咖哩骨遊記2024.自助遊》 2024年10月20日|文:記者K|https://aamacau.com/?p=114934

人活在城市,走過街角轉巷和店鋪景點,熟知每個街區的大小標誌,卻漸漸失去對身邊事物的好奇與衝動。於是,搭一程飛機,坐一趟船抵達陌生遠方,渴求新奇體感,敢於迷路、貪戀將景致盡收眼底。 人渴求成為旅者⋯

即時報道藝文爛鬼樓
袁一豪受訪時提到,「他們用一對手去創造了自己的未來,用手去創造了澳門的輝煌,也用手去守住了覺得應要守住的事物。現在我們還可否用自己一雙手去掌握命運?」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澳門故事】回憶往事 思考今天──《夢迴.益隆》 2024年05月26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10995

昔日的益隆是一個炮竹廠,今日的益隆是公共休憩空間,一個由博企負責活化的片區。時光的流逝,空間的轉變,今天回望往事,也是在思考當下的澳門。「我會以一個利用歷史的角度,放到觀眾面前,令我們看到這段歷⋯

133 全民返工紙本月刊
土生土語話劇多年來一直以幽默方式,笑談澳門大小事。圖片來源:澳門文化局
【澳門故事】多少澳門事 盡付笑談中──土生土語話劇《不日之星》 2024年05月26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10994

土生土語話劇團踏入第三十一年,今年繼續在藝術節的舞台上,以創作笑談澳門大小事。「今年不一定只是土生葡人的故事,裡面有些地方也是一般市民的小小心聲。其實不用我們演,澳門講場都有這些聲音,不過我們以⋯

133 全民返工紙本月刊
導演佐川大輔介紹,Theatre Moments 一直喜歡用極簡的設計,希望能讓觀眾有更多想象空間。膠膜的靈感來自於疫情期間要將人隔開,防止病毒傳播。相片來源:澳門文化局
【改編名著】二百年後,《科學/怪人》如何對應今天? 2024年05月26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10993

只見台上的演員屢屢拉開一筒筒膠膜⋯⋯雖然透明,但也是一種隔膜。由本地藝團演戲空間與日本藝團Theatre Moments合作帶來的作品《科學/怪人》,以類似的意象展現出科學家與怪物之間的互不理解⋯

133 全民返工紙本月刊
《病歷編號:XXXX》改編自英國近代劇作家彼得.謝菲爾的名作《馬》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改編名著】人言可畏無分地域時空──《病歷編號:XXXX》 2024年05月26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10992

一個內向靦腆的少年一夜間刺瞎了多匹馬⋯⋯如此駭人的聽聞,激發了英國劇作家Peter Shaffer於一九七三年創作出劇本《馬》。作品曾榮獲美國劇場界最高榮譽Tony Award中的最佳話劇,並改⋯

133 全民返工紙本月刊
澳門《評地》網站主編莫兆忠(攝影:鄭冬)[相片由澳門劇場文化學會提供]
澳門:藝評的浮與沉 2024年04月28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10342

澳門有劇評嗎?2017年,澳門劇場文化學會出版《藝評與教育》研討會文集時,理事長莫兆忠以此為起點,扼要地梳理了1950至2010年代本地藝評的發展。而在今年的「另眼看劇場」研討會上,莫兆忠則展示⋯

132 再見中華白海豚──我們用垃圾賭未來紙本月刊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總經理陳國慧。攝影:鄭冬,相片由澳門劇場文化學會提供
香港:藝評如何被看見 2024年04月28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10341

藝評作為一種關於藝術的書寫,目的當然不只是書寫,還有互相對話、討論。因此,藝評的公共性有其必要,也是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總經理陳國慧思考的問題。她坦言,希望可以用另一些方式,嘗試打開藝⋯

132 再見中華白海豚──我們用垃圾賭未來紙本月刊
內地藝文編輯曹金燕。攝影:鄭冬,相片由澳門劇場文化學會提供
廣東:關注前沿藝評 2024年04月28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10340

〈基於SWOT分析的北京演藝新空間發展戰略研究〉、〈探索新空間演藝:以港澳劇場作品《閃亮搖曳的雪》和《我想行開吓……》為例〉、〈重構、創新、實驗與多元:第四屆「當代戲劇雙年展/深圳.福田」觀察⋯

132 再見中華白海豚──我們用垃圾賭未來紙本月刊
台灣藝評人吳思鋒。攝影:鄭冬,相片由澳門劇場文化學會提供
台灣:科層之下的評論權力 2024年04月28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10324

來自台灣的吳思峰則把主辦方擬訂的提綱濃縮成兩個問題:「評論的轉變」和「評論可以做什麼」。 吳思峰是台灣劇評人,關注的面向包括劇場生態與機構化、評論與媒介等等。自2009年起他也曾多次來澳擔任澳門⋯

132 再見中華白海豚──我們用垃圾賭未來紙本月刊
退休之後,道別之前——訪論壇劇場《預.囑》 2024年03月6日|文:夏然|https://aamacau.com/?p=109054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階段。」這些大道理誰都會說,但理智上知道與實際上面對,總是差天共地。繼去年以論壇劇場《喺度簽個名》討論人生最後一站的臨終照護方向後,卓劇場今年把與觀眾討論的人生階段稍稍提前⋯

131 老與我即時報道紙本月刊藝文爛鬼樓
霍凱盛的作品描繪出自己對澳門與世界的觀察。
那些年,我們都是遷移者——專訪環境舞蹈劇場《午後陽光》 2023年04月1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0238

只見東方基金會的展場內掛着一幅幅本地畫家霍凱盛用針筆描繪的時空,參與《午後陽光》的銀髮演員在這些畫前一邊輕輕舞動,一邊訴說自己從他鄉漂泊到澳門的經歷。畫中的世界與演員的故事相互交錯,從大航海時代⋯

119 賭的罪與罰紙本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