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
向想像和好奇出發的一場城市夢遊 ——足跡新作《咖哩骨遊記2024.自助遊》 2024年10月20日|文:記者K|https://aamacau.com/?p=114934

人活在城市,走過街角轉巷和店鋪景點,熟知每個街區的大小標誌,卻漸漸失去對身邊事物的好奇與衝動。於是,搭一程飛機,坐一趟船抵達陌生遠方,渴求新奇體感,敢於迷路、貪戀將景致盡收眼底。 人渴求成為旅者⋯

袁一豪受訪時提到,「他們用一對手去創造了自己的未來,用手去創造了澳門的輝煌,也用手去守住了覺得應要守住的事物。現在我們還可否用自己一雙手去掌握命運?」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澳門故事】回憶往事 思考今天──《夢迴.益隆》 2024年05月26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10995

昔日的益隆是一個炮竹廠,今日的益隆是公共休憩空間,一個由博企負責活化的片區。時光的流逝,空間的轉變,今天回望往事,也是在思考當下的澳門。「我會以一個利用歷史的角度,放到觀眾面前,令我們看到這段歷⋯

土生土語話劇多年來一直以幽默方式,笑談澳門大小事。圖片來源:澳門文化局
【澳門故事】多少澳門事 盡付笑談中──土生土語話劇《不日之星》 2024年05月26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10994

土生土語話劇團踏入第三十一年,今年繼續在藝術節的舞台上,以創作笑談澳門大小事。「今年不一定只是土生葡人的故事,裡面有些地方也是一般市民的小小心聲。其實不用我們演,澳門講場都有這些聲音,不過我們以⋯

導演佐川大輔介紹,Theatre Moments 一直喜歡用極簡的設計,希望能讓觀眾有更多想象空間。膠膜的靈感來自於疫情期間要將人隔開,防止病毒傳播。相片來源:澳門文化局
【改編名著】二百年後,《科學/怪人》如何對應今天? 2024年05月26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10993

只見台上的演員屢屢拉開一筒筒膠膜⋯⋯雖然透明,但也是一種隔膜。由本地藝團演戲空間與日本藝團Theatre Moments合作帶來的作品《科學/怪人》,以類似的意象展現出科學家與怪物之間的互不理解⋯

《病歷編號:XXXX》改編自英國近代劇作家彼得.謝菲爾的名作《馬》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改編名著】人言可畏無分地域時空──《病歷編號:XXXX》 2024年05月26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10992

一個內向靦腆的少年一夜間刺瞎了多匹馬⋯⋯如此駭人的聽聞,激發了英國劇作家Peter Shaffer於一九七三年創作出劇本《馬》。作品曾榮獲美國劇場界最高榮譽Tony Award中的最佳話劇,並改⋯

澳門《評地》網站主編莫兆忠(攝影:鄭冬)[相片由澳門劇場文化學會提供]
澳門:藝評的浮與沉 2024年04月28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10342

澳門有劇評嗎?2017年,澳門劇場文化學會出版《藝評與教育》研討會文集時,理事長莫兆忠以此為起點,扼要地梳理了1950至2010年代本地藝評的發展。而在今年的「另眼看劇場」研討會上,莫兆忠則展示⋯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總經理陳國慧。攝影:鄭冬,相片由澳門劇場文化學會提供
香港:藝評如何被看見 2024年04月28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10341

藝評作為一種關於藝術的書寫,目的當然不只是書寫,還有互相對話、討論。因此,藝評的公共性有其必要,也是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總經理陳國慧思考的問題。她坦言,希望可以用另一些方式,嘗試打開藝⋯

內地藝文編輯曹金燕。攝影:鄭冬,相片由澳門劇場文化學會提供
廣東:關注前沿藝評 2024年04月28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10340

〈基於SWOT分析的北京演藝新空間發展戰略研究〉、〈探索新空間演藝:以港澳劇場作品《閃亮搖曳的雪》和《我想行開吓……》為例〉、〈重構、創新、實驗與多元:第四屆「當代戲劇雙年展/深圳.福田」觀察⋯

台灣藝評人吳思鋒。攝影:鄭冬,相片由澳門劇場文化學會提供
台灣:科層之下的評論權力 2024年04月28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10324

來自台灣的吳思峰則把主辦方擬訂的提綱濃縮成兩個問題:「評論的轉變」和「評論可以做什麼」。 吳思峰是台灣劇評人,關注的面向包括劇場生態與機構化、評論與媒介等等。自2009年起他也曾多次來澳擔任澳門⋯

退休之後,道別之前——訪論壇劇場《預.囑》 2024年03月6日|文:夏然|https://aamacau.com/?p=109054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階段。」這些大道理誰都會說,但理智上知道與實際上面對,總是差天共地。繼去年以論壇劇場《喺度簽個名》討論人生最後一站的臨終照護方向後,卓劇場今年把與觀眾討論的人生階段稍稍提前⋯

霍凱盛的作品描繪出自己對澳門與世界的觀察。
那些年,我們都是遷移者——專訪環境舞蹈劇場《午後陽光》 2023年04月1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0238

只見東方基金會的展場內掛着一幅幅本地畫家霍凱盛用針筆描繪的時空,參與《午後陽光》的銀髮演員在這些畫前一邊輕輕舞動,一邊訴說自己從他鄉漂泊到澳門的經歷。畫中的世界與演員的故事相互交錯,從大航海時代⋯

社區中.時代裡.溝通失效 ——解讀OFF|SITE・在場「上山去」 2021年12月14日|文:路家|https://aamacau.com/?p=82441

 「OFF|SITE・在場」今次的副題是「上山去」,作品圍繞風順堂區。與過往OFF|SITE計劃的作品相似,今次作品依然引領觀眾走到社區去,沿途有表演者作在地創作(site-specifi⋯

是害蟲還是天使? ——看《我的換樓秘笈》 2021年12月14日|文:Heron|https://aamacau.com/?p=82439

為了所謂「安居」,你會去到幾盡?《我的換樓秘笈》帶給我們很好的思考。 《我的換樓秘笈》翻譯自英國劇作家Philip Ridley的作品《Radiant Vermin》,意即「發光的害蟲」。故事講⋯

台灣的「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設有網上「補助成果資料庫」。
澳門藝文軌跡何處尋? 2020年08月29日|文:天一|https://aamacau.com/?p=63985

澳門藝文發展資料的存檔、整理、展示一直殘缺。以往當有《戲劇年鑑》、《舞蹈年鑑》,現在連這由政府主導的計劃也暫停好幾年了,更別說是這年代該有的電子檔案庫。於是乎,澳門藝文界好像做了很多,政府好像投⋯

台灣行政院院會早前通過《文化基本法》草案,被稱為「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
台灣文化基本法 有何可借鑑? 2019年02月16日|文:論盡|https://aamacau.com/?p=52270

台灣行政院院會早前通過《文化基本法》草案,就連著名舞團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也說:「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當中部分有關文化治理的條文,或許也值得澳門參考。 第十七條 文化治理:文化行政與中介組織⋯

【來論】藝術教師招聘費時失事 文化發展應從根本做起 2019年01月22日|文:思明|https://aamacau.com/?p=51780

有關早前報導澳門演藝學院(下稱演藝)戲劇學校(下稱戲校)僅餘兩位老師授課,筆者作為戲校舊生,除了深感痛心外,更應讓公眾了解一個相對小型部門的事件,卻反映出整個政府嚴重的招聘制度繁複,落後等問題⋯

演藝戲劇學校僅餘兩位老師 課程種類大減 文化局:爭取9月前完成招聘 2019年01月20日|文:論盡採訪組|https://aamacau.com/?p=51746

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早前表示:「我看到文化局的工作現在亦都是有條不紊。」又表示最新民調顯示,市民認同文化教育方面的表現。 不過,《論盡》發現,現時演藝學院戲劇學校只有兩位老師,開辦的科目也較以前⋯

最低維生指數調整後最低維生指數2016年1月1日生效(澳門幣)
外表風光,內裡風乾──你很難想像的劇場低限生存 2018年05月1日|文:青豆|https://aamacau.com/?p=46314

根據澳門特區政府2018年施政報告,目前最低維生指數是4,050元/月(圖)。這個被評為低估現存生活壓力的偏低指數,在這次所探討的劇場行業中,徘徊於此而生存著的絕不只這三位受訪者,距離統計局所公⋯

做劇場是辛苦的,尤其後台。很多時是體力工作,搬搬抬抬,爬高爬低,而且工作時間很長。
山蕉與阿全:劇場是用熱血與汗水撐起來的 2018年05月1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46312

認識山蕉已有一段時間,他曾是牛房的技術人員,總在大小場合見到他的身影。牛房結束後,他成為劇場的自由工作者,專職後台工作,至今約一年。他形容自己仍是半學習階段,因為展覽與劇場是不同的技術面向,目前⋯

里奧參與 David Glass 大師班成果呈現。
里奧的一天:在限制中綻放光彩 2018年05月1日|文:黑黑|https://aamacau.com/?p=46311

每過一陣子就會見到里奧拉著拖喼的身影來到,拖著沉沉的喼,就這樣走遍大街小巷,為的就是把裡面的海報、傳單和小冊子放到適合的地點或人們的手上,這就是里奧一天的工作。 你在咖啡室、茶餐廳看到的演出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