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區更新《古樹名木保護名錄》(下稱古樹名錄),本次新增的古樹有12株,其中樹齡最大的是一棵為位於路環譚公廟前地的假菩提樹,樹齡達140年。目前,「古樹名錄」合計的古樹及名木共654株。 《特區公⋯
直選議員李靜儀在其書面質詢問到當局有關北區-1規劃詳細情況,關注區內青洲山的發展方向、保護進展為何等。工務局引述文化局意見回覆指,當局重視對青洲山及範圍內文物建築的保護情況,在去年解決非法霸佔情⋯
目前,本澳受法律保護、逾百年古樹共645株。直選議員林宇滔指出,現時破壞、斬古樹的罰款由三百澳門元(下同)至二千五百元,罰款金額過低不合理,當局應透過修改《公共地方總規章》而提高處罰。行政法務司⋯
直選議員林宇滔指出,本澳廟宇是珍貴文化資源,惟過去曾發生不少管理權的糾紛事件、遭受損毀情況等。六月中漁翁街天后古廟內的一株逾百年古樹的樹枝折斷倒下,導致古廟的屋頂遭損毀。該事件亦再引起市民關注當⋯
隨著都市的急速發展,都市化與自然環境之間如何達致最佳的平衡成為永續議題。近年本澳的經濟發展過於急速,本澳的綠化空間也要「南進」到路環,城中的一草一林更顯珍貴。然而,因今年三月工務局提出要在氹仔卓⋯
卓家村菜園路上十棵樹齡逾百的古樹,因工務局早前指有關古樹「妨礙」氹仔北建交通主幹通道,或要被移植,工務局在提出有關方案後即備受批評。惟《文遺法》 中的古樹目錄,屬文遺保護部分,而身為《文遺法》執⋯
近年,澳門政府投放不少資源於推廣古樹保育、環境綠化的工作,本澳市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亦日益提升。市政署以「冀全民齊心護樹,共同維護澳門綠色資源」的口號宣傳樹木保育工作,惟樹木的保護、管理方面未見透⋯
十多年前國家就已賦予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發展定位,然而,不少居民都覺得澳門越是發展,小城原有休閒的生活氛圍已逐漸消失。疫情持續兩年多時間,讓澳門從以往那種「陸沉」式的旅遊模式頓時變得門可羅⋯
新澳門學社早前就保護古樹等有關保護自然遺產法規向議會請願,並要求出席有關會議,但遭拒。對此,學社副理事長蘇嘉豪批評在常年「黑箱」討論的小組會中,都甚少與外界的居民有直接接觸或溝通;側面證明立法會⋯
新澳門學社早前向立法會請願,要求議會檢討現時有關保護自然遺產包括保護古樹相關法規。負責討論及分析該請願的第三常設委員會主席黃顯輝今(16)日表示,委員會要求文化局以及市政署就請願內容有關《文遺法⋯
澳門整個社區、城市肌理隨著城市高速發展有了明顯的改變,高樓、屏風樓到處可見,即使舊區中亦出現不少高樓大廈甚至是豪宅。這樣的改變是孰好孰壞或因人而異。過去發展的確使一直以悠閒見稱的澳門變得煩囂、擠⋯
卓家村十棵樹齡逾百的古樹因妨礙氹仔北建交通主幹通道或要被移植,工務局有關方案一提出即備受批評。除保護古樹引起廣泛關注外,在石屎森林市區還存有舊式村落的卓家村,氹仔北修訂規劃亦被熱議。目前,氹仔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