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約莫四五年前,在網上認識到Zine,飽覽了各種充滿生機的Zine後,就不禁被她迷倒了。然而Zine最吸引我的地方,大抵是她對「無用」的包容,以及不需要「似模似樣」的坦誠。 自小就聽到不少人對自己⋯
在生態繪本的創作者中,邱承宗是個響噹噹的名字,他也是台灣首位入選「義大利波隆那國際插畫展知識類插畫」的作者,目前已經出版的作品有《獨角仙》、《昆蟲家族》、《我們的森林》、《我們去釣魚》、《你睡著⋯
關於「巴巴文化」 「巴巴」兩字取其諧音,源自老闆是一名爸爸,多年來在出版圈工作,因為操勞過度大病一場,到外國休養回台後,耐不住再次跑回出版社工作,這時意識到很多題材很棒的書,會礙於成本或市場考量⋯
彭曉盈(Arche Peng),是自英國創意藝術學院插畫碩士畢業後返回澳門的插畫家,現在於母校澳門理工學院藝術學校教授描繪科。曾經聽她用構圖的角度,為讀者解讀維吉尼亞.李.巴頓(Virgin⋯
第25屆台北國際書展於2月18日完滿落幕,共6天。澳門館坐落於「藍沙龍」比較角落的位置,但相對其他展區,面積夠大、設計感足,以舊地磚圖案為設計主軸,大大地重複寫著「澳門!」兩字,並不難找,算是印⋯
這時代一瞬即逝。時代──每個時代都自認是現代人的我們,沒什麼人在乎這所謂現代,我在故我在。社會瀰漫着平靜和等待,也說不上暗湧,人們並不悲慘,但也不太幸褔,埋頭工作,偶然喧鬧劃破寧靜⋯
在邊度有書的搬遷前夜(9月27日)聽陳夏民的講座「任何出版問題,你敢問我就敢答!」頗有點感觸。他是台灣著名作家兼出版人,很輕易就能掏出一堆文化人的苦難故事。這一夜,提問一個接一個的,而他的甘苦談⋯
一套明信片丶一張地圖丶一本小繪本丶一頁立體書,《石頭雨.海之歌》匯集了四位藝術家的創作,是一本別具心思的書,目前出版了三百本。上周六(2月20日)井井三一兒童繪本書屋請來了該書的策劃和文本作者莫⋯
「閱讀推廣呢行唔難嘅,叫啲細路平時多啲睇書,攞高啲分就得啦!」小弟簽下人生第一份專職合約時,我的老闆──氹仔某英文學校學長如是說。小弟畢業自福爾摩沙島某不入流大學,學的是賺不到錢的人文社科專業⋯
早前穆欣欣的《鏡海魂》在澳門公演,引發了對如何在藝術作品中處理澳門歷史衝突段落的討論。同一件歷史事件,在楓靈(梁倩瑜)的繪本《澳城記事──望廈1849》中,卻一有不同解讀。 創作:多角度的歷史閱⋯
平面設計被討論的話題性實在太低,這個長時間被忽視的重要行業。近年澳門經濟發展的速度,到達前所未及的地步。是時候提醒一下,一個不斷向前渴望跑贏的人,該慢慢轉過頭來,看看自己跑得快,可是都沒穿好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