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k
Mark Ruwedel——Ouarzazate 東方主義攝影的再想像 2023年6月4日|文:方言社|https://aamacau.com/?p=101910

Ouarzazate(讀音:Wa-zah-zat)這個古怪的名字是來自於摩洛哥西南撒哈拉沙漠邊緣的一座偏遠小城。這地方會成為美國攝影師馬克.魯維德爾(Mark Ruwedel)攝影集的對象可說是⋯

121 傷城記:消失的五一遊行紙本月刊
這當中不少當年由李偉權帶隊的學生軍,都已成為老師,再去教授下一代。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紀錄保持者的快樂理念 短跑選手李偉權感恩活在澳門 2023年6月4日|文:瑪姬|https://aamacau.com/?p=101909

曾經擁有多項澳門田徑紀錄的短跑好手──李偉權,選擇從運動員轉向教練,再到老師的身份,坦言不想教出冠軍選手,事關他曾經「捱過」,體會到現實世界是「一將功成萬骨枯」。運動員從小拔尖訓練,他有可能成為⋯

121 傷城記:消失的五一遊行紙本月刊
東望洋景觀一直備受關注。
山海城景觀 維護港口記憶 2023年6月4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1908

東望洋山景觀經歷多年爭議後,五月初,特區政府終於向城規會和文化遺產委員,介紹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決議要求所做的《羅理基博士大馬路周邊區域遺產影響評估及城市設計》初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亦曾在決議中提⋯

121 傷城記:消失的五一遊行紙本月刊
計劃不時舉辦導賞團,介紹澳門一些字體美學。
字裡行間的風景線 2023年6月4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1907

廟宇的對聯,教堂上的石碑,街巷商店的招牌⋯⋯字體的美學是澳門世遺乃至城市風景的重要元素,亦反映了文化的脈絡與創意的多元。事實上,字體的名字,如新細明體、標楷體、Times New Roman、⋯

121 傷城記:消失的五一遊行紙本月刊
夏剛志創作的兩尊雕像,現正於藝術博物展出。
建築故事還待訴說 2023年6月4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1905

二〇二一年三月八日,文化局公佈新中央圖書館設計方案的評選結果,獲選的是唯一將愛都酒店壁畫移入室內的荷蘭團隊Mecanoo。雖然尚未知圖書館何時正式動工,但可以肯定的是,愛都酒店這座賭王何鴻燊在澳⋯

121 傷城記:消失的五一遊行紙本月刊
付費限定:電子月刊 121 期.2023 年 5 月號《傷城記:消失的五一遊行》 2023年5月17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1385

受密碼保護的文章不會產生內容摘要。

電子月刊
路環山林中見只餘下根部的樹木。
造林?毀山? 2023年4月29日|文:論盡者言|https://aamacau.com/?p=100940

近年來,澳門的「市肺」——路環的山林面貌變化相當巨大,山林突然變成了光禿禿,很多行山或路過的人士都發現了這個改變,並感到驚訝,很多人亦表示十分痛心。多位行山人士向本媒體表達個人的憂慮,亦有平日常⋯

120 造林毀山紙本月刊
路環郊野「公園化」? 陳俊明:澳門想要甚麼「綠色」? 2023年4月29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0939

路環是本澳唯一有郊野的區域,大部分地方都是山體,南部最高為疊石塘山,海拔170.6米。一直以來,路環都被視為澳門人的後花園。近年,路環大興土木,石排灣一帶高樓林立、路氹地盤遍佈,連疊石塘山部分山⋯

120 造林毀山紙本月刊
市政署近年山林修復相關資訊(4/4)
市政署近年山林修復相關資訊 2023年4月29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0938
120 造林毀山紙本月刊
二〇二一年的澳門環境狀況報告為環境保護局的最新報告。來源:澳門環境狀況報告 (2018-2021)
澳門百年造林的前世今生 2023年4月29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0937

一百多年前,澳門的山上幾乎沒有樹木,一片荒蕪。為了改善澳門的衛生環境,也同時為了美化澳門、發展旅遊業,十九世紀中葉,澳葡政府決定開始在整個澳門,包括離島的山上種樹植林。這百多年的造林史除了成功為⋯

120 造林毀山紙本月刊
這裡是元朗大樹下植林區,在植林優化計劃推行後,老化的外來品種樹木會被疏伐,釋出空間種植高生態價值的本土樹苗,提升植林區的生態功能及生物多樣性。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香港植林優化 採原生樹種改善生物多樣性 山火颱風影響微 人為破壞成隱憂 2023年4月29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0936

香港的植林工作,因應不同時期需要與時並進。感恩前人種下的外來樹種,令光禿禿的山坡回復生機。 萬物有時,當它們衰老後,才發現植林改種原生樹種,更能提升生物多樣性及生態價值。 香港的郊野公園由漁農自⋯

120 造林毀山紙本月刊
黧蒴錐見於路環東北步行徑、樹木園。
山中好友知多少? 2023年4月29日|文:論盡媒體|https://aamacau.com/?p=100935

綠色自然環境,無人不歡、亦為動物所需。近年特區政府強調綠化城市,並成為發展目標之一。然而,在以人為中心的價值下,小城的動植物生長所需的生境,往往不被重視。近年城市急速發展,當中多少動植物正面臨滅⋯

120 造林毀山紙本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