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5.25」大遊行到「5.27」包圍立法會,澳門人創造了本地公民運動的歷史。經歷了「5.25」大遊行的壯闊洗禮,澳門人顯然更有自信、力量更大,為自身的權益、為本地的公共議題坦然抗爭。5月27日⋯
「撤!撤!撤!」5月27日,盛夏凌人,立法會門前的草坪幾乎要被烤焦了。然而立法會門前近萬名的市民,卻像拿著矛指著風車的唐吉柯德般,向著那無動於衷的似火驕陽高喊著口號,揮舞著手上的空水瓶。 為免因⋯
舞台前懸著一輪時鐘與現實一起走,舞台內又幾次出沒時鐘走著戲劇裡的時間。導演在節目單上寫著:「世界變成了一個對時間麻木的年代,一年好像已經是十年了……」。是的,十年前我在台北看過林奕華導演、劉若英⋯
澳門,一個我只去過兩次的地方。 自然關於賭場的記憶也有兩次,一次很愉快,一次很惱怒。 之所以惱怒,自然是因為年齡不到21而被拒之門外,而第一次進賭場的時候,澳門還是18歲為準的,有了第一次自由進⋯
我是一個澳門出生,在台灣的時間已經和澳門生活的時間打平的人。在台灣參與社會運動的時候,尤其是最近,不時聽到來自中港澳青年們的支持聲,我必須說心情是很複雜的。究竟不如現階段的台灣,不需要為經濟煩憂⋯
私下忖度,也許時間才是這部戲的主角。舞台前方,一個大鐘垂掛其上,那並非道具,而更像是故事的見證者。任由台上歌聲舞影,他總不為所動,緊守着那一分一秒,俯視眾生,冷眼世情,觀眾偶而分神往那裡瞟一眼⋯
「五‧二五」二萬人大遊行,「五‧二七」七千人包圍立法會,最終迫使特首崔世安撤回「高官離保」法案,公民勝利的歡呼聲響徹小城,「澳門人終於覺醒!」這個「光輝五月」感動了萬千澳門人。然而,澳門大學教育⋯
一條給予特首在任刑事豁免權及離任高官鉅額補償金的法案,一時之間燃點起經濟急速發展下長久累積的民怨,一發不可收拾,在澳門這池政治死水裡激起前所未見的千層浪。 僅屬「小勝」 在許多人眼中,那是個⋯
「公民社會指的是圍繞共同的利益、目的和價值上的非強制性的集體行為。公民社會是處於公與私之間的一個領域,為了社會特定需要、公眾利益而形成的組織。」Skelly(2010) 回歸後,政治格局的轉變⋯
印象中關於澳門海洋的戲劇作品並不多,專門說給孩子聽的海洋故事還是頭一次。 兒童偶劇《石頭雨.海之歌》講述主角「牛牛」對海洋的求知及幻想:與花岡岩對話、聽貝殼訴說著古老的「精衛填海」傳說、娓娓道來⋯
近日,在FB上看到環境資訊中心(http://e-info.org.tw//node/99374)分享了一幅讓人很心酸的相片,是台灣一所小學的淨灘活動所發現的:一隻死去的海鳥的喙上套著一隻塑膠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