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澳門「民主派」議會 gameover 後 下一步或對付媒體

101 未來,自求多福 來論 即時報道 紙本月刊

文:Jason Chao (新澳門學社前理事長、海外社運人士)

網址:https://aamacau.com/?p=78451

時間:2021年08月24日 9:09

早前我接受訪問時評論了 澳門「民主派」議會遊戲 endgame (https://bit.ly/2WjLBp4),現為訪問作總結以及進一步理順,分析澳門「後DQ」時代的政治。

相信不少人會有此疑問:澳門「民主派」(或當局所定義的「反對派」)已經「好乖」,澳門主流社會亦不太接納對抗性強的表達手法,民間間中口叫的「抗爭」亦都是見好就收,而近年澳門主流「民主派」人物亦謹慎言行以免他日的DQ話柄,例如刻意與香港反送中運動保持距離,但為何最終仍難逃DQ命運?

澳門政治空間一直由外部因素影響同塑造,澳門立法會開始有直選是受惠於葡萄牙的鮮花革命。中國承諾給予澳門居民的政治權利是順路受惠於中英聯合聲明(註:這裏沒有寫錯,是「中英」而並非「中葡」),澳門本地因素幾乎毫無角色。有意見認為,假若2019年無香港的反送中,澳門今日應無DQ,這一講法並非全無道理,因為外部因素對澳門嘅政治、經濟大局影響力一直最大,只是澳門本地人不太意識到。

由2021年初澳門中聯辦活動相關的新聞資料推敲,當局年初可能仍打算繼續讓本地「建制派」透過選票與「民主派」在選舉競爭議席。因此,我推算DQ決定是近期才敲定的。當局選擇製造「全滅」的格局,無個別「放生」機會。即使一些無威脅、無當選機會的候選人及候選組別都被勸退或DQ,可見當局是想消滅一切有機成為「plan B」的候選人、候選組別。相信當局吸收了2016年以來香港DQ「教訓」,故要「全滅」一切不信任範圍以外的選項。香港曾發生多次有部分候選人被DQ後,同一陣營「plan B」仍可順利通過選票成功當選。

在上訴結果出來之前,據悉仍有政治圈內人幻想個別候選人會獲「放生」。這一場政治殘酷,相信讓不少政治圈內、外的澳門人從此醒過來。

當局的「DQ全滅」戲碼破壞了社會對政治行為獎勵–懲罰程度有適度比例的假設,短時間內絕大部分人會懼怕當局清算而自動噤聲;但另一方面,長遠亦有機會激化一部分年青人萌生更激進的思想。當局的維穩機器正擔心此情況出現,現正防範被DQ之人士在選舉宣傳期間「發難」,例如公開呼籲用「白票運動」去落當局的面子。維穩機器正嘗試操弄「民主派」人物政治前途之期望,對外放風「DQ非一世」:若被DQ之人士同所屬組織未來不再作出「激進言行」,四年後選舉仍可「入閘」。

此外,DQ對「民主派」的打擊非常大,影響遠不限於選舉。當局高調為「民主派」戴上「不效忠、不擁護」之高帽,間接同時抹殺「民主派」在澳門社會生存的空間。DQ消息一出,有精明的澳門人即刻「割席」,到選管會辦手續撤回對「民主派」組別參選提名,亦有服務供應商不敢再為「民主派」提供服務,更有公務員私下表示擔心其曾經網上分享「民主派」貼文,可被秋後算帳影響仕途。

「民主派」組織即將失去議會舞台,連帶亦失去議員薪金、議員辦事處津貼等作為組織運作經費來源。當局對「民主派」人物「不忠不擁」的定性,相信會令「民主派」組織更難向公眾籌款。所以,「民主派」組織難免要大幅裁員及縮減運作規模。而被DQ的主要人物亦恐怕很難在澳門找到有發揮空間工作,但我相信「搵到食」仍然是可以的。

DQ後  澳門公民社會更弱  下一步或是對付媒體

當不同、多元的聲音被撲減後,原本已疲弱的公民社會將更進一步弱化,相信未被DQ但較開明的政治人物在針對時弊發表意見時亦會變得「小心翼翼」,擔心其言行日後變成DQ情資。同時, 當局已對澳門兩家較有影響力的非主流媒體(《愛瞞》同《論盡》)「虎視眈眈」,不排除伺機對兩媒體「亮劍」,或者加強維穩手段去「和諧」兩媒體的言論。

(讀者來論︰本文僅代表讀者立場)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