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在左近 人人可當操偶師——專訪「路環戲偶及物件劇場節」

081 齊守光影夢 2020-01-10  第十九屆藝穗節開鑼  「地膽帶路」展示藝術無限可能 紙本月刊

文:論盡採訪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58230

時間:2020年01月11日 15:15

今屆藝穗節另一個「穗內有萃」主題行程,是「路環戲偶及物件劇場節」。既有外地藝團表演,亦少不得本地創作人的「故事市集」。每位創作人各自創作了一個獨演的故事盒子,就如古代的西洋鏡,觀眾可透過特設的小孔窺探操偶師創造的花花世界。盒子內的場景縱然固定,但內容、對白可隨操偶師的即興改動,結局也因而可以大不同;且盒子內的燈光、聲效全由操偶師自己決定。

故事市集將有多個故事盒子演出(相片來源:路環戲偶及物件劇場節Facebook專頁)

「其他演出多是一大班人處理一件事,所以這盒子很『自私』,但又幾好玩,哈哈。」盒子的創作人之一Loretta笑道。另一創作人Circle也表示,自己不習慣於人前表演,但這種幕後的演出適合自己,盒子的表演形式也跟其他很多表演不同。「自己的故事自己創造。應說將擁有過、經歷過嘅,再留下來。」

故事盒子源於「路環戲偶及物件劇場節」的策展藝團「滾動傀儡另類劇場」2018年的《偶物劇場系列工作坊》。是次工作坊有本地藝術工作者教授多種技巧外,亦有墨西哥的繩索劇團的參與。之後盒子們也曾作多次巡演。同是「盒子」創作人Tissue表示,盒子的彈性大,隨時放在任何地方都即可演出。曾帶同盒子參與台灣一藝術節的她笑指,當地小朋友不斷重看演出,「睇完又睇、睇完又睇, 睇到要自己演出埋一份。」「好開心見到佢哋好鐘意玩。」

偶戲的無限想像 人人可開拓

說起偶戲,不少人想到的可能是扯線木偶、《芝麻街》的布偶、或是傳統的皮影戲等。但經歷多年發展,其實偶戲所用的「偶」已趨多元,有時是手工簡單的娃娃,有時更是日常生活所見的簡單物品,而且會考慮到多種燈光、音樂效果。今屆城市藝穗節的另一個「穗內有萃」——「路環戲偶及物件劇場節」就有來自加拿大及台灣藝團的表演,也有由澳門創作人的「故事市集」以及工作坊,展示出偶戲的多種可能。

加拿大的Macromatter Theatre,以戲偶影院(Puppet Cinema)為媒界,曾於包括2017台灣World Stage Theatre等各地的藝術節演出。作品充滿幻想及詩意,跨越語言界限,唯美而不失童趣。(相片來源:路環戲偶及物件劇場節 Facebook專頁)

例如加拿大Macromatter的作品《脆弱》利用手繪立體紙本加上多種視覺效果,詩意且唯美;又例如台灣測不準工作室的《夜行:為甚麼》會紀錄路環的聲音,且利用物件、燈光、獨白等元素,將觀眾帶入另一個世界。「雖然好像很藝術,但其實呈現手法很合家歡。沒有一些很深奧的、反而很多時他們將一些題材用很簡單的方法,做出來的視角效果很容易可以明白,小朋友都可以明白的。」策展人趙七說。

《夜行:為什麼?》是一段聲音與光影的劇場演出。(相片來源:Fringe 網頁)

「我想是一種視覺美學。其實美感不是大人或文青的專利,亦不一定是七彩繽紛,戴個大公仔頭在台上走。」策展人林婷婷認為,兩個表演都是將一些平常的物品再轉化,在日常生活的平凡物品中加入了美感。「由冇到有,中間轉化很漂亮。啟發你不只享受(表演)那一刻,也啟發『不如我自己回家也試試』。」

這種創造的嘗試不只局限於成人有機會,小朋友也同樣可以創作,趙七就以「故事盒子」為例。「我們有幾次經驗。當我們給小朋友講完故事,小朋友很喜歡,可能會聽兩三次,有些年紀稍大的覺得他也做得到,又想自己試。我們覺得對於小朋友,這是很好的empowerment。」於是今次特別設了故事工作坊。「我們今次的設計是,看完星期六下午的表演,就可以參加之後的工作坊,就可以嘗試自己講個故事。不同的箱有不同的設計,他不一定要跟我們講的完全一樣。但同一樣的角色,他們也可以發揮他們的創意做好多事,想讓他們有這機會。」

趙七和林婷婷都表示,今次「路環戲偶及物件劇場節」的編排是希望觀眾也能在路環輕輕鬆鬆半日遊。他們指,離島的藝術活動不多,但他們希望未來也可以舉辦民間的藝術節,而今屆Fringe讓他們有機會在路環作出「第一次」嘗試。「民間團體沒宣傳渠道,很難推動甚麼,所以希望其他人通過藝穗節這渠道,知道這裡可以看偶物劇場,有一個休閒的藝術節。」「算是第一個嘗試。希望將來可成為一個民間的獨立的藝術節,慢慢營運下去,但這是願景。」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