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回學習的初心

即時報道 我所知的澳門教育

文:吳聖培

網址:https://aamacau.com/?p=107203

時間:2023年12月12日 11:11

學習源於初生時期

我們由嬰孩開始,便經歷了很多學習階段,相信嬰孩成長到一定程度,就會開始學習講說話。那時的學習沒有作業及測驗,無須溫習,只是自然聽父母及親人說話。自己就學起來然後學行路,也是全來自本能。

這階段的學習純粹自願,應是最開心,亦是最實用的,受用一生。不過,當我們長大後,便開始正統教育的生涯。幼稚園也還好,但從小學開始,便要面對很多考試、測驗。從此,嬰孩時的單純學習的情懷不再。

有一天,我們失好了好奇心

數十年前,有一套有關老師的日劇,其中一幕是學生問老師為甚麼要讀書,老師這樣回答:「你們給我好好清醒吧!還不明白嗎?讀書,不是非做不可的事情,而是想要去做的事情。今後你們會碰到很多很多你們不知道的……,這個時候,作為一個人,自然的想要了解更多、學習更多,失去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人,不能稱為人……,進了好大學也好,進了好公司也好, 如果有活到老學到老的想法,那就有無限的可能性,失去好奇心的那一瞬間,人就死了!讀書,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成為出色的大人。」

今天的教育有沒有讓我們失去好奇心?失去好奇心的表現就是讀書不是為了想尋求知識,只為了應付考試及測驗。上課留心聽書亦只因怕聽漏掉測驗內容,在抄筆記時會問老師測驗考試是否會出。我們努力讀書、拿好成績為了能夠升班、希望考進著名大學。

中學的教材,所有答案都是來自老師,同學們只要背誦,強記就可以了,不需要明白箇中的原理。只要測驗合格,考試通過,順利升班,所學的知識可以拋諸腦後,忘記得一乾二淨也沒有所謂了。

失去好奇心的另一種表現,就是不願意學習、上課不會留心聽課、不願做練習、甚至到了測驗考試也沒有心情溫習。要麼思想如何作弊,要麼索性放棄,不理成績如何。

找回學習初衷

然而,並非所有求學者都一開始便對知識沒有渴求,有些人從小開始已經有宏大的理想,他們便朝著自已的理想,努力學習,求取相關知識,完成學習生涯,最後獲得專業資格,繼續敬業樂業,作為社會的棟樑;又或者他們學習自己有興趣的技能,如電腦、運動、藝術、音樂等等,追隨夢想,拒絶做「鹹魚」。他們對學習的熱誠,就是未失去好奇心的表現。

怎樣才能尋回學習的初心,相信並非一己之力就可以達到,首先家長要鼓勵孩子成為一個懂得思考的人,不會只懂死記爛背;家長亦要幫助孩子發掘學習的樂趣,但並非增加他們學習壓力,如可以帶子孩進入大自然,讓他們發現動植物的興趣;如家長自己也認識的話,可在生活上帶出數學、物理、化學或電學小知識,讓孩子知道所學習的知識有作用;鼓勵孩子閱讀,認識更多文字及寫作手法;如家長善長英語,可以用英語與孩子溝通,增加他們的語言能力。一切的學習在於生活中,不需要考慮成績,當他們有興趣時,自然學習得更好。

學校方面,老師要做的就是教育學生,不是很多的文書工作。老師可以花多點時間,設計有趣的課程,破除學生認為學習是枯燥的刻板印象。不過,當然這不是所有老師都能做得到,不過至少可以給予學生一種能學以致用的想法,不要只顧他們能否考得好成績。校長的教育方針也很重要,如果校長在制定教育政策時,能夠想辦法提升學生對學習的好奇心,使他們渴望知識,這樣學習就不會再被動了。

近年本澳學校在教育方面已有一些改變,有些學校已不再只看學生在學科上的成績,亦會重視及評估學生在運動、藝術、音樂、或比賽上的各方面成績,使到學科成績可能不濟,但有其他方面突出表現的學生,也可以受到重視。

教育局外墙的教育口號:開拓國際視野,培育家國情懷。

政府在教育工作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統籌全澳門教育發展藍圖的政府亦是責無旁貸的。事實上,政府在教育政策上思索如何可以多方面鼓勵、吸引學生學習,例如多年來也有好多資訊科技的比賽,STEM比賽等等,都吸引了不少學生參與,有些學生還能代表澳門到外地參賽,為澳門增光。政府亦可以投方金錢,鼓勵在理科有才能的學生進行科研,創造條件讓學生得以研究出澳門製造的科技產品;亦可以舉辦一些徵文比賽,鼓勵有文學功力的學生寫作;在運動及藝術方面也可以投入資源,讓澳門不會成為文化沙漠。

結語

歸根究底,學生的求學態度才是最重要。如果連一點學習意願都沒有的話,這些的學生就沒有人可以幫助了。但願所有學子皆能尋回學習的初心,就如嬰孩時的學習一樣,只因求知慾及好奇心來主動學習。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