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東南亞攝影軌跡──淺談《東南亞攝影概論》

124 靜默小城 #MeToo 的缺席 紙本月刊

文:方言社

網址:https://aamacau.com/?p=104214

時間:2023年08月31日 11:11

攝影術自19世紀於歐洲發明並隨白人殖民者傳入亞洲以來,一直都是以一種西方的觀點與結構去建立與描述其歷史。非西方的景致與人物風貌,往往成為攝影師獵奇眼光下各種被凝視的對象。但當代攝影的興起與發展,促使了在地的攝影研究,我們重新以有別於西方「大攝影史」的角度去觀看屬於自己地方的攝影發展軌跡。這本由新加坡著名影像研究學者莊吳斌先生撰寫的《東南亞攝影概論》,正好是一本研究東南亞攝影,而且非常扎實的著作。全書以一種擺脫過往西方本位觀點的企圖心,嘗試重新賦予東南亞攝影發掘自身攝影觀點的機會。書中描述的東南亞,並非以一種「被觀看」或者「奇珍異寶」的身份或產物再現,而是有著各自發展脈絡並能與其他地方互相比較、影響的方式存在。

莊吳斌先生是出生於新加坡的影像研究學者與及策展人,因此可謂對東南亞及其周邊地區的攝影發展有著深刻的理解。他的個人背景、有關東南亞攝影的知識及經歷,讓他能夠擺脫研究邊緣地區攝影發展時的慣常做法,亦即以較強勢的攝影文化觀點(例如歐美、日本及中國的觀點)作為較邊緣地區的參照,以此定義這些地區的發展。這方面的問題因為藝術市場全球化而變得更為常見。作者在這裡企圖以國家這種最直接簡約的方式作為書寫的框架,以直白的語言重新梳理每個國家的攝影發展。誠然,由於篇幅所限,作者在書中介紹的東南亞國家的攝影創作者,內容的深度與廣度實在無法在短短的篇幅中詳述(也就是為甚麼本書書名會加上「概論」的原因);同時,文字敘述的方式導致讀者閱讀時需要同時參考大量的資料(特別是作品),才能避免迷失於大量各國攝影創作者的名字之中;而另外,受限於以國家作為分類的框架,我們無可避免地會在每個國家的章節中,單線式地處理這些東南亞國家攝影創作者的攝影實踐與發展,而較容易忽略國與國之間,在不同時間點創作者的相互連結與紐帶。

相片由方言社提供

相片由方言社提供

作為一本以「東南亞」地區為編訂主軸的攝影介紹,作者無可避免需要劃定不同的區域作為本書談及的範圍,但到底「東南亞」這個地區概念是從何而來?要知道東南亞本身並非一個固定且歷史悠久的地理實體,而更像是一個變化中的亞洲地理區域,而現今大部份東南亞國家在西方攝影術發明及傳入時均未成立。如果單純以國家作為分類而不作其他處理,顯然會切斷了國家地區間實際上存在的連結,而無法完整地了解地區的攝影史觀。實際上,當我們比對這些東南亞現代國家時,會發現這些國家有著非常類近的共通點,例如:大部份國家地區均曾被殖民及經歷後殖民時期;地區的攝影發展史在西方發明攝影不久後即被傳入,並以一種被觀看的方式存在;自身早期的攝影發展脈絡大多與商業攝影,特別是由廣東僑民經營的影樓拉上關係等等。但另一方面,東南亞的國家與地區亦存在非常大的差異。就政治體制來說,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兩個陣營在過往冷戰影響下分庭抗禮。政治體制的差異除了影響新聞及紀實攝影的審查外,亦甚至影響所謂「非政治化」的沙龍攝影比賽。這些不同的差異使各國各自走上不同的道路。但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分析此部份時,一再強調書中「國家」的分類並非用來差異化攝影作者的創作。正如作者所說:「只有一廂情願的人才會硬要我們從越南攝影工作者的影像中閱讀其『越南性』。」對於作者來說,東南亞本身就像是一張互相具有緊密聯繫的網,要把其拆開成國家與國家來分析只是為了提供一個起始的方向與標記,要將國家獨立地討論、忽略其他國家的關係,實際上並不可行也不可取。因此在這個前設下,如果我們把閱讀本書的角度略為提高一點,以每個章節的國家攝影發展作為脈絡,順時序地將各攝影師的攝影實踐來作對比,往往能夠發現國與國之間的共通性與差異,繼而從其中建構出一套東南亞與世界連結的攝影地圖。

另一個貫穿本書的主題,是觀看東南亞地區的攝影軌跡時,不難發現這些地區的攝影發展與「畫意攝影」(及其更為通俗的「沙龍攝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作者在文中多次刻意強調「沙龍攝影」在這些地區的發展中往往擔當著橋樑的角色,甚至不少東南亞早期的紀實攝影師,也與當地從事沙龍攝影的攝影學會或影友會有著密切的關係。這種說法,顯然與西方傳統的攝影論述中,沙龍攝影早早就與學院派攝影藝術分道揚鑣互不關連的狀況完全不同。一如作者所言,人們「很容易忘記,過去幾十年間,沙龍是攝影工作者想要進一步了解攝影、在攝影圈裡交流的唯一管道」。正如作者在書中指出,在越戰中,南北兩越幾乎所有的紀實攝影師及隨軍記者無一例外地有沙龍攝影的背景,這種狀況並不是該國特例,而是一種普遍狀況。因此,當東南亞與其周邊地區的主流攝影觀點經常把藝術與沙龍攝影兩者二分,又或是斷然把沙龍攝影簡化代表為「去政治化」時,其實只是把在地的攝影發展歷史軌跡抹平,而忽略了攝影在整個東南亞地區發展的歷史脈絡。在攝影藝術圈中常常以聲討「沙龍攝影」為「政治正確」的今天,作者能夠力排眾議,選擇忠實還原東南亞及其周邊地區的攝影歷史與文化背景,而不只是簡單地模仿西方的攝影史觀,二分並固化兩者已存在的壕溝,讓此書更顯得難能可貴;同時也重新讓我們思考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藝術與攝影觀念又是否能符合我們在地的攝影文化脈絡。

總括來說,作為一本有心去填補東南亞攝影發展的工具書,《東南亞攝影概論》以一種嶄新的角度去書寫地區的攝影歷史。過往我們梳理與建構非西方國家的攝影發展脈絡時,往往都是參照並依靠西方的經典論述,但是要如何跳出這個論述的框框去重新書寫,則是一大挑戰。本書作為一個起步點,相信在未來必定會成為有志研究東南亞及其周邊地區攝影發展的重要參考。最後,作者在後記中,提及自己研究東南亞攝影時,發現東南亞攝影與香港在歷史中的連結,而作者正準備把兩者的關係作為下一期研究的處理項目。澳門與香港只有一水之隔,相信大家在本澳的攝影發展中也能感受到香港的影響力,也因此筆者非常期待莊吳斌先生未來對此題目的研究結論並能與澳門作對比,以了解及填補澳門攝影歷史中的脈絡空缺。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