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浸黑點多 林宇滔促針對性解決以及儘快提升排澇標準

即時報道

文:論盡採訪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102451

時間:2023年06月25日 18:18

林宇滔表示,本月十六日因暴雨下環街亦出現水浸。(相片由林宇滔提供)

水浸問題一直困擾本澳市民,而且本澳亦多處錄得水浸問題。直選議員林宇滔指出,在本月14晚的一場暴雨下,氹仔黑橋一帶、下環街以及提督馬路由蓮峰廟至鏡湖殯儀館的路段出現嚴重水浸。對此等水浸黑點,當局應針對性解決。

他又要求當局交代有何實質措施提升排澇基建的負荷能力,回應越趨極端的氣候變化。

林宇滔在書面質詢中指出,於本月14日晚上,在暴雨下,有地區出現水浸,氹仔松樹尾站和黑橋街站都曾錄最高水位33厘米,下環街站錄得最高水位18厘米。翻查當日氣象局的數據,參考東亞運站及大潭山氣象站的資料,按一分鐘雨量計算,當日路氹區雨量最高的時間約在10時35分至11時10分;而氹仔松樹尾站和黑橋街站錄最高水位的時間為晚上11時29分至37分,水位平均超過30厘米,直至凌晨12時20分左右水浸才退去。「氹仔黑橋一帶水浸最嚴重的時間並非雨量最高的時間,而且在雨勢減弱後,水浸一直遲遲未退。」

他續指,當晚亦有不少市民反映黑橋及地堡街水浸高至行人路,甚至一度浸入鋪頭。「本人亦在現場目睹巴士、私家車均無法通過該路段,亦有電單車駕駛者因此需要將電單車推上行人路調頭,十分狼狽。」

於6月14日晚逸園狗場對開排水渠口反湧情況。(相片由林宇滔提供)

故此,林宇滔要求當局交代當晚黑橋區出現水浸排澇緩慢的原因以及有何改善措施。

他又要求政府交代就望德聖母灣(東亞運大馬路)新建雨水泵站開展可行性研究工作目前進展、相關基建竣工時間表以預計可以確保該區在多少雨量下不會出現水浸。

林宇滔又稱,除了氹仔黑橋區,下環街大雨期間同樣出現水浸。但根據該區居民反映,近年下環街的水浸越趨常見,且即使在潮汐低位水浸亦經常出現,或與渠網淤塞有關;亦有附近凱泉灣的居民亦反映,內港南雨水泵房工程施工後,近幾次大雨期間,凱泉灣巴士站附近的水浸情況比以往更趨嚴重,積水浸過行人路,嚴重影響行人出入,期望當局採取臨時措施確保施工期間水浸情況不會惡化。

他續稱,長年有居民反映的提督馬路由蓮峰廟至鏡湖殯儀館的路段(即拱形馬路至白朗古將軍大馬路),同樣有嚴重水浸,行駛車輛濺起積水足以令行人濕透。另外,白朗古將軍大馬路逸園狗場對開的排水渠口更出現反湧,倘渠蓋被水湧開,將嚴重影響駕駛安全。

直選議員林宇滔

對於本澳多個水浸黑點,林宇滔要求當局作出跟進排查及找出成因以及解決該等地區的水浸及水渠反湧問題。

宇滔要求當局交代修訂澳門供排水規章》時間表

審計署早前公佈《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工程的建設》衡工量值式審計報告(下稱報告),批評前市政署只依法對該工程只採用了10年一遇降雨強度的低排澇標準,而非考慮城市長遠發展,「未盡好」本分。特區政府用了近4年建好、耗資逾一億澳門元(下同)內港北雨水泵站在2021年試運行期間即被一場暴雨破真身,多處仍然出現嚴重水浸,泵站的排水能力備受質疑。審計署亦批前工務局(即土地工務運輸局,現為土地工務局)亦「未盡好」本分,沒有依法把關,在知悉內港區應採用 20 年一遇降雨強度的排澇標準亦沒有告知當時的市政署。

對此,林宇滔指出,據審計報告,內港北雨水泵站未按照前工務局2012及2017年兩份研究的建議採用二十年一遇降雨強度排澇標準,然而《澳門供排水規章》已生效27年。故此,他要求政府交代修訂規章時間表以及在規章修訂前有何實質措施提升排澇基建的負荷能力,回應越趨極端的氣候變化。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