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門「為愛發電」的一群「鏡粉」

2021-11-05 我與MIRROR的距離 即時報道 專題報道

文:實習記者立青

網址:https://aamacau.com/?p=81134

時間:2021年11月6日 16:16

Joe所在的後援會舉辦MIRROR出道3週年紀念的應援展覽。

「貪生 貪了新不記得厭舊,蒼生 肚餓時張口」——Jer 柳應廷《狂人日記》歌詞

當Joe第一次聽到柳應廷的《狂人日記》時就被吸引住了,她發覺這首歌的歌詞很有意思。自此之後,Joe開始在網絡上留意關於MIRROR的消息,順理成章地成為了一名「鏡粉」(MIRROR粉絲名稱)。後來加入了澳門後援會,並成為後援會的管理員之一,如今她和後援會的其他工作人員正在籌備MIRROR出道3週年紀念的應援展覽。

這場展覽將為期9日(10月30-11月7),而在開放預約報名系統的數小時內,首兩日的進場名額就幾乎爆滿。這群澳門本地的鏡粉,迫切地希望能以某種共同的活動紀念他們偶像的出道三週年這個「大日子」。

有人或覺得粉絲對於偶像的感情是「得不到回應的愛」。從現實中看,隨著應援文化在澳門出現,不僅能夠為粉絲群體創造集體記憶,讓群體內部關係更加緊密,同時也成為了與偶像的「溝通方式」,讓自己的偶像更容易注意到來自澳門粉絲的支持聲音。然而,這種集體記憶不單止是粉絲群體所共有的,它更應被記錄,成為本地集體記憶的一部分。

非官方的本地粉絲「圍爐」另類公共空間關注澳門話題

說到澳門後援會的成立,Joe回憶道起初是有人在香港鏡粉群問了一句「有冇澳門鏡粉」,引起四方響應,大家發現其實澳門本地也有一班鏡粉,有人表示澳門亦有一個鏡粉聊天組,於是Joe也在這個時候加入了澳門鏡粉群。

Joe所在的後援會於澳門一工廈為MIRROR出道舉辦3週年紀念的應援展覽。

澳門後援會並沒有得到ViuTV的官方認證,最早創立的人也無從考究。Joe只覺得這裡更像是一個交流平台,一個屬於澳門鏡粉的討論空間,「提供一個平台比大家去分享澳門關於『鏡仔』(粉絲對MIRROR的暱稱)嘅一啲資訊,大家圍埋一齊喺度傾……網絡資料實在太多啦,一個人冇辦法消化到咁多嘢嘅時候,大家互相去交流情報」。

不少群友都會用MIRROR成員作為自己的頭像或暱稱,展現自己的「屬性」,群組內經常可見有人分享關於MIRROR的最新動向;亦有粉絲會自製紀念品、應援物給其他同好,在群內發佈有關派發地點等資訊。與此同時,在群裡不僅限於可以討論、分享有關偶像的訊息;亦不時會談起關於生活上、或是關於澳門的話題,「例如之前打風,大家都會互通消息,或者一啲疫情嘅情況,其實大家都會喺個群組裡面去討論」。

有「鏡粉」在手持展牌前與自己喜愛的偶像「打卡」。

「雖然大家都係素未謀面,喺而家(社會)好似好難溝通、冷漠嘅環境底下,我哋竟然可以係網絡世界可以做到朋友」,Joe認為藉著這個群組,每日都能有說不完的話題,大家慢慢變成了無話不談,如同朋友一樣的關係。

群組在今年五月左右成立,當時群內只得一百多人,半年過去,後援會群組的人數已經突破三位數,現時裡面已有一千二百多人,而且「谷友」(群組成員間的互稱)仍在不斷變多。

「為愛發電」的偶像應援

隨著群組的不斷壯大,有小部分人自發地「行出嚟」擔當起組織和管理者的角色,後來逐漸發展出一個工作小組,更開設了後援會的社交媒體帳號,Joe亦是工作小組中的一員。

像Joe這樣的工作組人員,會被其他粉絲稱為「admin」。Joe表示工作組大部分時間會負責更新後援會社交媒體帳號,在群組發佈資訊等等。工作組成員來自不同年齡層,有學生亦有在職人士,他/她們利用各自的特長,「無償」地為後援會和其他粉絲服務,「(工作組)大家都有唔同嘅專長,有一啲佢係有搞開活動嘅,有啲可能喺宣傳推廣上面有經驗,就有唔同層面嘅人,可以互相協助」。

「我哋係好自願同埋自發,係大家都心甘情願」,Joe形容加入工作組的成員是「為愛發電」。而此次澳門MIRROR出道三週年應援的想法亦是源自工作小組。在敲定以展覽作為形式後,工作組便開始籌劃、準備,「我哋喺八月集資後,九月確定可舉辦展覽,就開始準備」。

問及舉辦展覽的目的,Joe回應稱,現時澳門和香港之間因疫情而不能通關,但澳門的一眾鏡粉亦希望可以參與鏡仔出道3週年紀念這個「大日子」,「所以我哋就想要有一個嘅機會,組織一個展覽,然後畀大家一齊去慶祝」。她續稱,展覽的資金來源主要靠粉絲集資,並由後援會工作組負責管理和使用,她表示粉絲參與募資的原因是希望可以合力向偶像表達心意,「大家都會希望可以共同去做一件事,去表達自己嘅愛。」

「應援」最初起源日本的(亦有起源於韓國一說),原意是指粉絲在演出會上為自己的偶像加油打氣。隨著日、韓偶像和娛樂產業的發展,逐漸衍生出更多應援的形式,例如穿著統一顏色或樣式的服飾、為偶像的新專輯製作宣傳品、在地鐵為偶像的生日刊登慶祝廣告……形式五花八門,並逐漸形成一種「應援文化」。

展覽展出各種MIRROR出道至今的相片。

時至今日,這種應援文化已經輻射到日、韓之外的地區,影響全球。但對於大部分澳門人而言,應援文化卻相對陌生,隨著MIRROR在港澳地區走紅,在澳門也開始見到愈來愈多應援文化的影子。

Joe表示,後援會以及許多其他的類似的澳門鏡粉組織,在過去一段時間都用「嘗試的態度」,希望可以在澳門進行更多不同的應援,「呢半年裡面其實澳門真係多咗好多人鐘意MIRROR,都發展咗好多唔同嘅澳門本地應援出嚟,暫時收到嘅反映覺得都系好嘅,希望澳門喺一啲應援方面可以越嚟越順利」。

愛他就要捨得為他「洗很多錢」?Joe:愛有好多種表達方式 要量力而為

在MIRROR爆紅後,表演門票價錢也跟著一起水漲船高。早前MIRROR 六子(姜濤、盧瀚霆、陳卓賢、呂爵安、江熚生、柳應廷)舉行的兩場《Music On The Road》音樂會,所有門票不設公開發售,想要獲得門票則須簽約申請主辦單位的指定上網計劃外或購物消費後換取抽獎機會,其中更推出消費滿20-100萬,兌換入場卷和後台合照機會。「捆綁式買飛」惹來不少爭議,其中「20萬天價換後台飛」更是令坊間一片譁然。

對此,Joe坦言,很多節目、表演都一定會有贊助商,本身就係一種商業行為。從明星角度出發,有贊助商就可以證明其商業價值;而從粉絲角度而言,當然也希望自己喜愛的偶像可以愈紅、愈多工作機會愈好。但她認為,追星最重要的是:量力而為——「唔好因為要達到『成就解鎖』,即話我一定要睇到個演唱會,或者我要睇到啲乜嘢表演咁,所有嘢都要量力而為」。

「以我自己立場覺得,如果我喜愛一樣嘢係發自內心嘅,其實係講求一種情感,但係咪需要一啲物質上面嘅嘢,先至可以表達到一個愛呢?我對呢個係有保留嘅。」Joe覺得喜歡一個偶像同喜歡一個人一樣,每一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表達方式。

展覽館中見到有不少「小鏡粉」的身影。

有人會覺得粉絲對於偶像的感情是「得不到回應的愛」。從現實中看,隨著應援文化在澳門出現,不僅能夠為粉絲群體創造集體記憶,讓群體內部關係更加緊密,同時也成為了與偶像的「溝通方式」,讓自己的偶像更容易注意到來自澳門粉絲的支持聲音。

由不同粉絲個體的力量匯聚而形成相對強大的「原始能」,通過後援會這樣的「發電站」成功發電,這些「電流」源源不斷注入整個「粉絲——偶像」的體系當中,成為其運作的動力,而最終這個體系或成為推動商業社會的其中一環;又或成為推動社會變得不一樣的動力。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