祐漢七樓群調研︰支持重建多 願付費用少 補償方案逾 65%揀樓換樓

2021-06-11 祐漢舊區調研完成了,然後呢? 專題報道

文:論盡採訪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75685

時間:2021年06月11日 21:21

都更公司較早前公佈「祐漢七棟樓群」調研報告,報告顯示,約 3成業主生活於樓群內。在 647名受訪自住業主中,逾 90%受訪者支持重建,但僅有12.5%願意支付重建費,更有52%明確表示不願意支付。

結果又顯示,逾 65%受訪自住業主較接受包括現樓非公屋的實物補償;32.3%提出重建後回遷等;3.2%選擇長者公寓作為補償,只有2.6%提出現金收購。另外,54.8%受訪自用商戶業主傾向「鋪換鋪」,40.5%傾向「重建後鋪換鋪」。

業權問題難處理 重建採取逐棟解決

調查發現不少單位有業權問題。當中在調查受訪時有3.4%的自住業主及3.6%的自用商戶業主認其有業權問題。不過都更公司在接洽到的業主裡,則已發現當中約5%個案有業權問題。都更公司表示,會協助業權人解決業權問題,亦有法律顧問協助處理較困難的問題,未來亦會開展法律講座。日後將採取逐棟解決方式,優先興建業權收集完整的樓群。

都更公司又稱,七棟樓群之中,有的樓群最高已收集到逾70%業主的聯絡方式,有的最低收到只有40%業主聯絡方式。為加快重建,都更公司將採取逐棟解決方式,因應業權收集情況,優先興建業權收集完整的樓群。

重建回遷吸引力低

現屆政府力推「重建─暫住─回遷」(下稱︰重建回遷),然而,調研報告顯示,認同重建後回遷的受訪自住業主僅佔約3成,6成以上傾向以「現樓」作為拆遷其單位的補償。報告認為,較少業主要求回遷的原因,可能是當中的長者較多。在重建過程中,要他們先搬遷到暫住房,生活數年後,再回遷到原土地的新居中。對於追求穩定、安樂的居民來說,重建回遷模式未必是最吸引的選項。

報告建議,未來的重建補償方案中,多考慮以置換房來處理住宅的補償問題。可在澳門半島北區興建相當數量的置換房,提供相關業主「可預先參觀的現樓」作選擇,顯然是個令居民比較安心的選項,即「鄰區置換」模式。

從行政角度而言,居民選購置換房、搬出原有單位後,他們與都更的相關程序已結束,即居民需要適應改變,以及承擔相關公、私部門的行政成本,「鄰區置換」顯然比「重建回遷」模式為低。政策上,建議放寬業主選購「置換房」的限制,使「置換房」更接近「樓換樓」模式,減少居民疑慮。

另外,報告顯示,提出「長者公寓」需要的受訪自住業主僅佔3.2%。報告認為,對於自住業主群中,有逾一半是60歲以上人士而言,這個數字顯然過低。當中可能涉及到居民不知道或不清楚相關政策,或者對該政策持觀望態度等原因,建議未來的推廣工作中,加強宣傳。與「置換房」情況相似,制訂「長者公寓」政策時,需要有針對性地吸引長者業主入住。

 

調研團隊提七項建議

調研團隊在報告中亦提出七項建議,包括需長時間跟進社區狀況;需要更明確的政策、法律來推動重建;為業主提供法律支援;提供多種補償方式以貼近居民所需;掌握單位用途現況去考慮補償方案;持續監測樓宇結構。都更公司認為,總結報告提到很多不同的問題,正正為相關部門草擬法律提供非常好的數據及意見,都更公司未來會按都更相關法律及澳門整體規劃去做都更項目。

至於自用業主願意重建但不願支付費用的矛盾,今次調研團隊成員、城市規劃師林翊捷表示,這可能涉及到重建到底是只為當中的居民或是對澳門社會有益處,如果是對整體社會有益處便涉及公共資源的投入,至於最終要業主投入還是公共資源投入更多,相信是都更法律要討論的問題。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