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港擋潮閘擋200年一遇洪水 工務局:天鴿潮位高達5.5米 要調整設計

颱風「天鴿」引發的風暴潮導致媽閣至青洲一帶嚴重水浸,雖然政府早於2015年啟動內港治水方案研究,但最快要1年後才能有可行性研究報告,再加上設計、招標、施工等,意味著居民仍有一段長時間要擔驚受怕。工務局副局長張潤民出席澳門電台節目《澳門講場》時表示,當局建議的內港擋潮閘設計是以200年一遇的洪水為參考,即1993年颱風「貝姬」襲澳期間,海平面以上4.78米的潮水高度。閘高設計為5.6米,僅比今次天鴿所造成的海平面以上5.5米潮位高出10厘米,當局正和相關單位研究,對擋潮閘的原本設計進行調整,提升擋潮閘的餘量。

張潤民亦指,2015年已確立興建擋潮閘的可行性,但因擋潮閘可能會對周邊流域有影響,按照大型水利工程的立項程序,已上報國家相關部委諮詢意見,正等待回覆。接下來將會對方案進行細化。

另外,「天鴿」襲澳期間,黑沙環多棟高層住宅的玻璃窗均出現破裂,玻璃碎滿一地。張潤民表示,未接獲有建築物因受強風吹襲而出現結構安全問題的情況。他指出,今次玻璃窗破裂的單位集中在黑沙環區2幢大廈,2幢大廈均不是面向海邊,且外型並非弧形而是方方正正。他相信玻璃窗受損與周邊樓宇的空氣動力學有關,但具體原因仍待詳細分折,已展開相關探討。

他亦指,當局從8月25至29日間已處理共304宗求助個案,主要針對外牆附加物鬆脫及玻璃窗破裂等情況。並指現時本澳未有針對玻璃窗的詳細標準,當局已著手研究制定全澳樓宇外牆玻璃的技術規範,稍後會制定具體指標以及技術要求。

水公司:供水緩衝僅3小時 澳電:增本地發電能力

出席《澳門講場》的自來水公司副總經理朱偉文表示,水公司會審視屬下基建的防洪能力,研究是否有條件重新建造防洪設施,避免再次出現全部泵房被淹浸的困局。又指過往水廠停電時,水廠仍能維持6小時的有效供水,但現今供水量從18萬平方米增加至現時最少28萬平方米,導致緩衝減少至3小時。水公司會爭取在適當位置興建高位水池。另外水公司亦會啟動第4條供澳原水管工程,令日後供水增加保障。

而澳電輸配電部高級經理陳漢強則指,過往本澳未曾試過國內供電全面癱瘓,導致澳電無法調配調度。今次風災反映本地發電的重要性。但他指,本地發電未必指發電機組全部都位處本澳境內,是指發電能力可直接調配及控制。他亦指,水浸會令供電設備產生巨大影響,目前本地電網的防災能力做得不錯,但如何準備好防水工作,則要視乎整座城市對於災害的準備,包括設備放置的高度及標準。

工程師:停車場應建防洪閘 內港裝高頻喇叭警示居民

今次風災導致10死200多人傷,當中4名死者均是在地下停車場「救車」期間被突如其來的洪水淹浸致死。工程師陳桂舜認為,風暴潮問題其實是可以預示的,認為已建成的大廈停車場門口加裝堅固的防洪閘及重型捲閘,此舉雖未能防止水浸情況發生,但能延緩洪水湧入停車場,讓居民有足夠的時間逃生。他亦認為,當局應在內港裝設高頻喇叭,當氣象局發出紅色或黑色風暴潮警告時,居民聽到喇叭警報後就可迅速逃生。

城規委員:利用狗場地下建大型儲水池

城規會委員胡玉沛建議,當局可以利用狗場地下興建大型儲水池,將來再遇到天文大潮及風暴潮時,能讓洪水疏到儲水池當中。他亦認為,政府應檢視填海新城各區是否應維持島嶼式填海?指現時新城A區與東北區之間有一段距離,仍然維持海岸線,憂慮此舉會將內港的水患問題帶到新區,當局應考慮將兩區之間的水道填平,以免再次水浸。

學者:應加強社會防災意識

澳大政府與行政學系副教授余永逸認為,政府所成立的檢討重大災害應變機制暨跟進改善委員會應從3方面檢視整個風災,包括檢視全澳的基礎設施,分析導致水浸、停水停電的原因,檢討應災機制的流暢度及各個部門之間的溝通情況,研究提升社會的防災意識等。而澳大法學院副教授邱庭彪則指,現階段應先放下問責,集中力量令本澳市容及活力恢復。又認為本澳缺乏獨自應對災害的能力,應讓中央關注本澳的防災工作。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