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日前回應荔枝碗事件時表示,船廠區是華南地區最重要的造船工業遺址,覺得要清拆很可惜,而被問到工務部門一直無與社文司部門溝通,有否感到不被尊重時,譚更指「遺憾地你可以咁認為」。澳門歷史文物關注協會理事長長鄭國強認為,現時最重要是政府部門間的協調,又指政府需從國家「一帶一路」的高度,配合澳門中西文化及海洋文化的定位,對待荔枝碗保育問題。
鄭國強表示,如風季前船廠沒出現危險跡象,政府就不應馬上草率將船廠拆毀。「少少鐵棚你可以拆,但不要破壞整個區,不是用推土機大片推倒,個別已爛的拆了不是問題。」他認為,政府應從保育工業遺址的方向出發,如能好好規劃,所得到的不只是船廠本身,而是整個片區的價值,再與路氹金光大道新舊互相輝映,這景色世界獨有。「政府確實要想,荔枝碗作為路環區碩果僅存的一個要保留的空間,我們應該要有整體規劃。」
他舉例指,美國的漁人碼頭有船匠在作坊造小船。「澳門得唔得?得。現在沒人造大船,造龍舟可以嗎?造小木船可以嗎?或『澳門號』回歸前調走了,現在葡方主動拿回來,我們別嫌它運費貴,如果回來放在荔枝碗維修,以至成為荔枝碗鎮山之寶,讓居民可坐着『澳門號』,出去兜個圈再回來,你說帶來多少好處? 」
鄭又表示,政府每個部門有其專業分工,但現時「政出多頭」,牽涉到海事局、工務局、文化局等,現時荔枝碗事件最重要是協調,設立專責委員會,跨部門認真吸納社會各方意見。「唔好剩係話拆,話危,要有一個積極啲既思維。」他指出,荔枝碗是澳門造船業碩果僅存的遺址,其價值超然,地段顯然不應建高樓。「要從工業遺址的保護,及澳門造船業是工業遺址碩果僅存的角度去看。不是多塊地我可多四百個車位,多五百個單位。」政府亦應配合澳門作為中西文化或海洋文化的定位好好規劃。「要用智慧,不是我的權力該怎樣,而是澳門該怎樣,才符合中國一帶一路的定位,及澳門未來走的方向。」
他又指,在全國提倡「工匠精神」時,造船業正是澳門「工匠精神」的代表之一。政府部門應對自身地段有更高的保育要求,好讓民間私有業權者更為信服。「如果政府某些人仍然熱衷於將政府擁有的物業,話拆就拆,對於民間擁有(業權)的,或協助政府、支持政府政策的居民,信心就會下降。政府不能說這是民間的就受法律(規管),自己的就話點就點,唔到你干涉,這樣的態度會令保護文物陷入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