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證署突遷出 飛安達:願減租也不想連鎖店進駐仁慈堂

即時報道

文:編輯室

網址:https://aamacau.com/?p=31072

時間:2016年06月14日 19:19

f_11113347_1

網絡圖片

現時澳門眾多文物建築,除了宗教用途,不少早已失去原有社區功能,被規劃成一間間博物館或用作商業用途。被用作公證署已超過半世紀的仁慈堂,是其中少數仍然「活著」、延續昔日功能的文物建築。立法會第一常設委員會主席關翠杏今日不經意透露,政府有意將第一公證署遷出仁慈堂,搬到北區方便市民辦理服務。作為世遺城區中心其中一幢代表性建築,仁慈堂的新用途、會否被連鎖店進駐成為社會關注焦點。

大樓業權人、仁慈堂值理會主席飛安達受訪時坦言,對公證署遷出的消息感到意外。之前政府部門曾表達希望調低租金,仁慈堂亦理解公共財政收入減少,政府要節流,願意減租40萬,將每月租金從120萬調低至80萬,協商之後再無下文。如今突然聞說政府要搬走, 他直言這對仁慈堂而言是一個極壞的消息。作為一間非牟利機構,仁慈堂目前開展老人院、托兒所等服務,有百多名員工,去年開支達4千萬,其中政府補助約1500萬,其餘2500萬靠仁慈堂租金及其他收入來填補。大樓二樓自2001年起改建成仁慈堂博物館,也是基於一份社會責任,未有收取政府資助。

一旦公證署遷出,以仁慈堂身處的黃金地段,不愁沒有租客。但飛安達說,不希望食店、手信店進駐仁慈堂,這不光是為著歷史建築本身的尊嚴和形象,也對世遺城區的氛圍有直接影響。仁慈堂大樓修建於18世紀中葉,至1905年形成今天的面貌,雪白的粉刷牆身、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的高雅設計,使其成為歷史城區中心其中一幢最引人注目的文物建築。

飛安達說,仁慈堂雖是慈善機構的物業,自上世紀六十年代大樓已租予澳葡政府用作「立契官公署」,回歸後易名為第一公證署,這段歷史已與仁慈堂融為一體,「現在不少人打電話來查詢,以為仁慈堂就是公證署」。除了深入民心,公證署設於此亦體現了議事亭作為昔日澳門行政中心的功能,銀行和律師樓均集中在該區,故政府才租用仁慈堂為公證、筆跡鑑證的辦公場所。他強調並非反對政府將公證署遷到北區,但為免破壞世遺建築的尊嚴和形象,維持仁慈堂屬下社服機構的有效運作,他仍然希望與當局協商,將現址用作其他政府用途。

donation-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