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超高樓!科隆大教堂險除名 聯合國世遺專家:B區超高樓更嚴竣

2015-07-17 世遺十年 專題報道

文:論盡採訪組

網址:https://aamacau.com/?p=19621

時間:2015年07月13日 13:13

luftbild-900x300

德國科隆大教堂曾因對岸建超高樓被列入「瀕危世界名錄」。 ( photo:www.cologne.de )

11693938_10203390060672655_934040837921949798_n

graphic:Candy L.

2004年,德國科隆大教堂差點被剔出世遺,只因當地政府批准在教堂外一公里的萊茵河對岸興建多棟140米的超高樓。在澳門,新城B區的百米高樓距離主教山更近(約700米)、更高(比主教山高出至少40米)。

聯合國世遺專家邁克爾‧特納(Michael Turner)受訪時重申,澳門的個案比前者更嚴竣,令人憂慮會破壞整體景觀。官員聲稱,從主教山向外望保留兩條視覺走廊已算是保護,專家卻有不同看法,「我不喜歡視覺走廊。倫敦塔(瀕危名單)也有類似的情況。如果只能從一、兩個角度看到,要用很強的理由說服我這是可行的。政府在做甚麼我不清楚,但一定要有其他替代方案。」

toweroflondonshard

倫敦塔和西敏寺廣場2012年因超高樓破壞景觀被聯合國除名。

SONY DSC

世遺旁建超高樓   黃牌警告增加

他又指規劃部門應做更多研究,不能只看到冰山一角。

鐵達尼之所以會沉沒,並不是撞到浮在水面上的一角,而是另外80%水底下看不到的部分」。

即使主教山不是在緩衝區,但邁克爾‧特納認為,只要有證據顯示歷史景觀可能受到破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會提起程序,要求主權國解釋事件,嚴重者可能會發函警告。他又以剛被列入「觀察名單」的澳洲大堡礁、正被調查的英國利物浦舊碼頭開發計劃為例,最初當地政府也不承認問題的嚴重性,但教科文組織從民間提供的資料發現並非如此。如果有被破壞的危險,有可能損害世界遺產「傑出普世價值」(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OUV),便有可能被除名。

11739572_10152853521776431_1805113249_n

聯合國專家邁克爾‧特納在一個保護世遺研討會上接受訪問。

保護不光是看緩衝區

昨日(13日)的世遺研討會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城市設計與保護研究教席教授邁克爾‧特納,特別關注澳門城市設計如何維持新、舊城之間的聯繫,強調「緩衝區不能只限在歷史城區周邊」。他個人更希望,整個澳門都是緩衝區。

「一個地方的歷史價值不能只看幾個地標,而是整體景觀。要思考怎樣做,景觀才不會這麼快消失,要令在地居民繼續留在社區,這些在炒賣風氣出現之前已經要做,一定要明白究竟有何風險?有何得益?有無合法性?」

B區超高樓爭議不斷延燒,崔世安星期三指會重新諮詢專家意見為事件降溫。

B區超高樓爭議不斷延燒,崔世安星期三指會重新諮詢專家意見為事件降溫。

「視覺走廊」不可取

邁克爾‧特納強調澳門對保育要有新思維:澳門不是威尼斯,不可能整個區都是古蹟,但卻有自己的特色;保護不能只著眼於古蹟,忽略周邊環境。他指出,B區規劃不但要限高,整個建築設計也要考慮。政府應有其他替代方案,讓市民作出選擇。他又直言對主教山只保留兩條「視覺走廊」感到憂慮:

「如果我在某個位置望向教堂,不應光是這兩個角度。視覺走廊只是以這座山為中心,卻不包括整個世遺城區。一定要明白,人們對空間的概念要有很深的認知,不應光是視覺上的景觀,還有歷史的角度。如果只得一條視廊,那只有一種方式去看。」

 

IMG_0142

 

IMG_0600

新城諮詢文本:「視覺走廊」示意圖

他強調土地管理對城市設計、開發有重要影響,否則只會像旋渦一樣越陷越深,很難回頭。城市設計者應維持景觀與歷史背景的聯繫,反映不同時代的,也要與經濟和社會發展兼容,作宏觀規劃。避免過度開發,「可持續發展」對規劃的重要意義,正正在於「要留有空間和時間,讓下一代人做選擇」。

他又鼓勵澳門人應更多關注城市景觀和改造,公眾參與非常重要,否則將來要付出很大代價。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