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輝五年」對準了嗎?──專訪衛生局醫生協會理事長高志文

一提起澳門醫療服務,許多人就會立即聯想到「謀財害命」、「大病唔好係澳門醫」等講法。澳門的醫療質素長期為人垢病,雖然社文司司長譚俊榮上任時拍心口保證,要打造澳門醫療「光輝五年」,但醫療問題終究「非一日之寒」,許多市民都對譚司長的承諾抱有疑問。究竟現時澳門的公立醫療出現了什麼問題?增聘人手是否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近期熱議的《醫療事故法》及《醫療人員註冊制度》能否有助提升醫療質素?《論盡媒體》邀請到衛生局醫生協會理事長高志文,為我們剖析山頂醫院的病癥在哪,點解「手尾長」。

面對「光輝五年」的承諾,不少私營醫療機構為人資荒感頭疼。

面對「光輝五年」的承諾,不少私營醫療機構為人資荒感頭疼。

增聘無助解決燃眉之急

在公立醫院工作20多年的高志文認為,「光輝五年」無疑是為整個公立醫療團隊打了一枝「強心針」,令團隊重拾信心。但他指出,譚俊榮上任百日,雖然多次接見山頂醫院的醫生、護士及部門主管,但公立醫療系統存在已久的問題未見改善,憂慮「光輝五年」淪為口號,澳門醫療問題無法解決。

高志文認為,公立醫療所面對的首要問題,是「有資源而無方向」,雖然政府投放不少資源到公立醫療體系中,但領導層卻無法定出澳門醫療的大方向,「一隻船分好多部分,但最重要都係舵手,去指引船隻方向。」他以自己管轄的康復科為例,部門主管每年都會向衛生局提交短中長期工作計劃,詳列人手規劃、部門發展等目標,但每年遞交計劃後,完全沒有任何反饋,「連我所寫嘅係啱定錯,有無咁多人手資源,批唔批都要話我知㗎?」

公立醫療體系人手不足已非新鮮事,譚俊榮曾表示,衛生局今年會增聘529人,當中超過7成為醫療人員。高志文認為,雖然增聘長遠能解決人手不足的問題,但無助解決燃眉之急,「而家山頂醫院缺嘅就係專科醫生,但增聘529人當中只有12個專科醫生,點會足夠?雖然政府話會加強專科培訓,但係培訓最起碼都要等6至7年,無可能解決現時嘅問題。」

而增聘人員當中,有不少是行政人員,從事公職醫生超過20年的高志文認為,現時公立醫院的行政手續愈來愈官僚化,「內部文件蓋少個章,簽少個名都打回頭,佢哋(行政人員)有無咁得閒逐頁檢查?仲有無需要請咁多行政人員?」

醫生晚晚OT 點考升級試?

本地醫療質素經常被市民批評,高志文坦言,工作壓力大,缺乏晉升機制,令醫生士氣十分低落。他指出,《醫生職程制度》規定,公職醫生每五年就可晉升一次,但院內許多專科醫生在同一個級別服務十年以上仍未獲得晉升,嚴重影響士氣。而新的晉升制度中規定,除了原有的資歷審查外,還需接受專業知識考試,他批評新制度既無諮詢業界意見,亦令原本十分繁複的工作百上加斤,「醫生已經要一個人做幾個人嘅嘢,晚晚開OT,仲要抽時間溫書做試卷,邊可能吸引到人晉升?」

高志文亦表示,由於現時愈來愈多人到急診求醫,導致輪候人數大增。為縮短輪候及診症時間,山頂醫院抽調許多資源到急診上,無論人員開考、設備購買等都以急診為先,令其他科室人員嚴重不足,工作壓力大增,「山頂骨科得8個醫生,鏡湖有18個,但大部分骨科手術都係山頂醫生負責,鏡湖做嘅只有一成。各個科室人手都唔夠用,甚至有啲骨科醫生要抽調去婦產科幫手。可想而知工作壓力有幾大!」

「感冒睇急診,邊有可能30分鐘就睇到?依加啲人一有少少病痛就走去急診睇,貪快貪方便,如果係外國,感冒發燒去醫院急診睇,肯定會比人鬧,因為急診係為有生命危險嘅人而設,而小病小痛就會去診所睇,或者自己食藥。呢個好明顯係公民教育問題。我覺得應該要用者自付,睇急診唔可以免費。」

image1 (1) image2 (1)

專科有名無實 如何有效監察?

爭議多年的《醫療事故法》自2013年底經立法會一般性通過後,至今仍無太大進展。高志文認為,醫療事故法應建基於成熟的醫療體系,每個醫生的責任應仔細分工,亦要有專業認證制度,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才能確保醫療事故法有效執行,「現時未有專業認證,特別係專科醫生嘅認證制度,醫院話你係專科就係專科,但政府登記只係話醫生,無得登記邊科,點確保佢有專業資格?如果發生事,責任究竟係邊個度?」

高志文表示,2008年創立「衛生局醫生協會」的最大目的,是由於醫療事故的訴訟中,往往會涉及高額的賠償及律師費,期望透過協會給予醫生法律援助。雖然現時《民法典》有處理醫療事故或糾紛的機制,當局亦會對涉及訴訟的公職人員給予法援,但他坦言,每當發生醫療事故時,當局僅會作出內部調查,若涉及訴訟,衛生局只會委派法律顧問作證,對醫、患雙方都不公平。

外行插手管內行

近日引起極大爭議的《醫療人員註冊制度》中規定,本地醫科畢業生需要參與專業評核試及實習,隨即惹來護理界的強烈批評,最終令經醫委會109次開會討論的方案一夜被推翻,令社會質疑委員會制定政策的專業性。高志文批評,醫務委員會當中僅三成委員是醫生,未能有效代表業界發聲,有「外行人插手內行人」之嫌,獨立性成疑,認為草案建議成立的七個行業專責小組,應具備更大權力,平衡醫療專業及公共利益。

高志文認為,要解決澳門醫療體系的問題,應從培訓、監督及管理三方面著手,從根本改善醫療質素,而非將醫療變成數字遊戲,「數字無錯係重要,但係唔係最重要。政府雖然每年投放咁多資源到醫療體系中,但我可以講,醫療質素的確比以前係差咗。」認為政府應做好監督角色,確保公立及私營醫療機構的服務質素合符水平;重新調配資源,確保資源不會被傾斜,用得其所;亦應針對缺乏人手的科室培訓更多人材,提升澳門的醫療水平,令市民的健康得到保障。

訂閱每月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