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從不排外,「包容甚至忍讓」 ——專訪立法議員關翠杏

2013-05-31 外地生來澳 此路不通 專題報道

文:葫蘆

網址:https://aamacau.com/?p=3131

時間:2013年05月31日 10:10

特區政府拋出研究外地生留澳工作政策的課題,卻在社會引起極大爭議。在這議題上,一般市民與商界是處於兩極對立,顯然,這是由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開始輸入外勞迄今存在的本澳深層矛盾之一。可是,在討論這議題時,卻有評議責備澳門人排外心態和過分自我保護的保守思維,這言論其實是無視歷史和現實狀況。事實上,關鍵要點是,市民質疑長期以來政府輸入政策偏重商界利益卻輕於維護本地僱員就業權益,本地打工族一直對保飯碗問題存有疑慮,這是因為對政府確保本地人工作權益無信心。來自勞工界直選立法議員關翠杏反駁所謂「排外論」並不符合事實,澳門是移民城市,實際上澳門人對外來者很是「包容甚至忍讓」!

回顧歷史,在一九八八年澳葡政府以本地勞工不足和技術性勞工缺乏為由,澳督作出兩項批示( 第一二/GM/八八號及四九/GM/八八號),規範外地勞工輸入澳門的程序和條件,即正式施行了輸入外勞政策。上世紀八十年代是澳門出口加工業全盛時期,然而其後開始走下坡,但輸入外顧數字卻不但攀升,在八八年的初時外顧有四千三百九十三人,翌年就升至一萬餘人,及至九五年飆升到三萬五千多人。然後回歸,特區政府開放博彩巿場,外僱人數就更是迅速增加,二零零六年外僱有六萬四千六百七十三人,去年更升至十一萬多人(批出額則有十四萬多)。在八九年以後勞工界反對聲音漸強,其時正起草澳門基本法,中央官員來澳取意見,勞工界都表達憂慮飯碗不保,記得當年魯平還特意安撫勞工界,內地人不會搶澳門人飯碗。然則,在澳門經濟旺盛且失業率幾等於零的今天,本地人尤其中壯年僱員仍然是擔憂工作職位能否有保障,這狀態又說明了什麼問題呢?毫無疑問,是對政府實際上有否堅決地保障本地人優先工作並無信心。

同樣地,對外地留澳工作問題引起市民反彈,原因亦是對商人政府如何有效監管無信心,擔心導致學店生意蓬勃而破壞本澳高等教育健康,更對本澳社會穩定產生負面影響。直選立法議員關翠杏指出,關注外地留澳工作問題正是基於對澳門負責任。而對於有批評澳門人排外心態等言論,她直指這是亂扣帽子,不但無法透過理性對話尋求解決爭議,相反是激化社會矛盾。

關翠杏指出,澳門從來是移民城市,就以近代而言,上世紀六十年代澳門人口只有十萬多,到七九年大批內地人士移居澳門時則增加了一倍;然後在八九年「龍的行動」和九零年「三.二九事件」,亦增加了大量新移民。就這樣,一批批新移民融入了澳門社會,新老居民共同努力建設澳門,如此又何來有排外?再者,現時外僱在澳門有十一萬人,還有透過投資居留政策(包括重大投資、管理人員及具備特別資格技術員、已暫停原有置業居留)以及其他正常申請移居澳門包括婚姻居留等估計超過七萬人,此外,現時已有八千外地生。「現在有三分一未有正式居民身份證的人士在澳門與當地人共同生活的,如果是排外就不是安然相處啦」。

澳門人包容兼夾忍讓,「正是太多包容與忍讓,政府訂政策可以無厘頭地連自己取向都清楚就亂講廿四。究竟官員識唔識居留權?究竟這些外地生未來做什麼工作?政府用什麼方式留他們在澳門?都講不清楚。」關姐批評政府對外地生留澳工作問題處理混亂,社會不同意見爭議了多時,但政府高層仍然未有清晰統一方向,甚至特首和政研室的對外說法也不同。當中,特首公開表明,外地生留澳工作與居留權無關。但政研室主任卻宣稱,非本地生留澳工作只是未來人口發展政策中優化人才移入機制的其中一個選項。哪市民該相信誰講的才是政府真正取態呢?

顯然,政府在政策研究工作粗疏,對外地生留工作涉及的諸多配套措施尤其如何有效監管這重點要素都欠缺交待,這又如何讓人有信心呢?

廣告:支持獨立報道

SONY DSC